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中英文縮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3-19页 |
2.1 对象 | 第13-14页 |
2.1.1 病例收集 | 第13页 |
2.1.2 VPCT灌注成像机器设备与对比剂 | 第13-1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4-19页 |
2.2.1 VPCT成像检查方法 | 第14-15页 |
2.2.2 VPCT图像后处理分析方法 | 第15-17页 |
2.2.3 VPCT灌注参数 | 第17-18页 |
2.2.4 VPCT灌注辐射剂量 | 第18页 |
2.2.5 临床随访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9-24页 |
3.1 降低时间分辨率对T-DC的影响 | 第19页 |
3.2 确定低剂量VPCT随访模式 | 第19-21页 |
3.3 低剂量VPCT随访模式评价吉非替尼疗效的作用 | 第21-2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4-31页 |
4.1 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4.2 VPCT灌注的首过期技术方案 | 第25-26页 |
4.3 减低CTP辐射剂量的方法 | 第26-28页 |
4.3.1 降低管电流 | 第27页 |
4.3.2 降低管电压 | 第27页 |
4.3.3 减少扫描次数 | 第27-28页 |
4.3.4 缩减总扫描时间 | 第28页 |
4.4 VPCT灌注成像首过期时间分辨率优化研究 | 第28-29页 |
4.5 CT灌注随访模式在晚期肺腺癌EGFR-TKI治疗中的评价 | 第29-30页 |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综述 | 第3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