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现实价值 | 第12-14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和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梳理 | 第14-16页 |
·危机的定义以及本文中危机概念的限定 | 第14-15页 |
·危机预警机制的内涵 | 第15页 |
·公民参与的概念以及本文中公民参与的内涵限定 | 第15-16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国外政府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国内政府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研究状况 | 第19-22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22-2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相关理论梳理及适应性分析 | 第25-32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理论依据 | 第25-29页 |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5-26页 |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6-27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7-29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适应性分析 | 第29-30页 |
·公民社会的内涵需要公民参与政府危机预警机制 | 第29页 |
·我国公民社会成熟度的发展要求公民参与政府危机预警机制 | 第29-30页 |
·公民参与政府危机预警机制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 第32-42页 |
·我国政府危机预警机制现状 | 第32-36页 |
·缺乏统一指挥的预警综合协调部门 | 第32-33页 |
·危机预警信息流通不畅、执行不力 | 第33页 |
·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现象严重 | 第33-34页 |
·危机预警的反应灵敏度不高 | 第34-35页 |
·缺乏完备的政府问责机制 | 第35-36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 第36-40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存在的缺陷 | 第36-38页 |
·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不足的原因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国外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经验及启示 | 第42-48页 |
·国外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经验总结 | 第42-46页 |
·注重社会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 第42-43页 |
·重视开拓多种公民参与危机预警的途径 | 第43-45页 |
·完备的法律体系确定了公民参与危机预警的地位 | 第45-46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启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我国政府危机预警机制中公民参与的路径与对策 | 第48-63页 |
·提高公民危机管理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 第48-49页 |
·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教育 | 第48-49页 |
·增强公民参与危机预警的素质 | 第49页 |
·提高公民参与危机预警的能力 | 第49页 |
·充分发挥公民参与主体形式的多样性 | 第49-56页 |
·公民个体积极参与危机预警管理 | 第50页 |
·日益成熟的社区成为公民参与公共危机预警的最佳载体 | 第50-51页 |
·非政府组织是公民参与公共危机预警的重要载体之一 | 第51-53页 |
·营利组织是公民参与公共危机预警不可或缺的载体 | 第53-54页 |
·媒体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强有力沟通的润滑剂 | 第54-56页 |
·保证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 第56-59页 |
·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6-57页 |
·引导和促进社会其他组织的有效参与 | 第57-59页 |
·规范和健全公共危机预警的责任机制 | 第59-62页 |
·明确公共危机预警部门机构各自职责 | 第59-60页 |
·明晰问责制的具体参数,增强实施办法或细则的可操作性 | 第60-61页 |
·重视公民参与问责的权利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