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驼峰型经济增长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10页 |
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7-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4 研究创新及贡献 | 第23-24页 |
1.5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24-2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5-39页 |
2.1 卡尔多定律 | 第25-29页 |
2.1.1 卡尔多第一定律: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 第25-27页 |
2.1.2 卡尔多第二定律:工业规模效应 | 第27-28页 |
2.1.3 卡尔多第三定律:工业化与总生产效率 | 第28页 |
2.1.4 简评 | 第28-29页 |
2.2 产业结构转型 | 第29-36页 |
2.2.1 早期产业结构转型理论 | 第29-30页 |
2.2.2 现代产业结构转型理论 | 第30-35页 |
2.2.3 简评 | 第35-36页 |
2.3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 | 第36-39页 |
2.3.1 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角度 | 第36-37页 |
2.3.2 历史经验角度 | 第37-38页 |
2.3.3 其它因素 | 第38页 |
2.3.4 简评 | 第38-39页 |
3. 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与工业引擎作用 | 第39-63页 |
3.1 经济增长阶段划分 | 第39-42页 |
3.1.1 马尔萨斯时期 | 第39-40页 |
3.1.2 起飞加速增长时期 | 第40-41页 |
3.1.3 减速增长到平稳增长时期 | 第41-42页 |
3.2 增长过程中的特征化事实 | 第42-47页 |
3.2.1 增长趋同与趋异 | 第42-44页 |
3.2.2 驼峰型经济增长率 | 第44-45页 |
3.2.3 拓展的库兹涅茨规律 | 第45-47页 |
3.3 卡尔多定律与经济增长 | 第47-53页 |
3.3.1 卡尔多第一定律 | 第48-50页 |
3.3.2 卡尔多第二定律 | 第50-51页 |
3.3.3 卡尔多第三定律 | 第51-53页 |
3.4 工业部门引擎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53-61页 |
3.4.1 三次产业的部门特征 | 第53-55页 |
3.4.2 传统农业与马尔萨斯陷阱 | 第55-57页 |
3.4.3 工业化与经济起飞 | 第57-60页 |
3.4.4 产业结构服务化与经济减速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工业TFP增长率 | 第63-80页 |
4.1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历程 | 第63-67页 |
4.1.1 产业结构转型的库兹涅茨规律 | 第63-65页 |
4.1.2 经济增长驼峰型趋势 | 第65-67页 |
4.2 卡尔多定律与中国经济增长 | 第67-72页 |
4.2.1 卡尔多第一定律 | 第67-69页 |
4.2.2 卡尔多第二定律 | 第69-70页 |
4.2.3 卡尔多第三定律 | 第70-72页 |
4.3 中国工业部门TFP增长率的测算 | 第72-78页 |
4.3.1 TFP增长率的测算方法 | 第72-74页 |
4.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74-75页 |
4.3.3 估算结果及分析 | 第75-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中国主导部门转换与产业结构服务化 | 第80-100页 |
5.1 主导部门转换与产业结构服务化的理论基础 | 第80-87页 |
5.1.1 需求侧:需求收入弹性角度 | 第80-83页 |
5.1.2 供给侧:产品替代弹性角度 | 第83-87页 |
5.2 需求侧因素分析 | 第87-92页 |
5.2.1 需求结构的截面分析 | 第88-90页 |
5.2.2 需求结构的时间趋势分析 | 第90-92页 |
5.3 供给侧因素分析 | 第92-94页 |
5.3.1 工业相对技术进步 | 第92-93页 |
5.3.2 资本深化 | 第93-94页 |
5.4 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94-99页 |
5.4.1 模型设定 | 第94-95页 |
5.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95-97页 |
5.4.3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97-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工业化后期中国工业部门发展及升级 | 第100-115页 |
6.1 产业关联角度的工业地位分析 | 第100-106页 |
6.1.1 投入产出方法介绍 | 第100-103页 |
6.1.2 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3-106页 |
6.2 国际比较角度的工业结构问题分析 | 第106-113页 |
6.2.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107页 |
6.2.2 国际比较 | 第107-11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7-128页 |
后记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