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4页 |
1.1.1 有机共轭分子 | 第9页 |
1.1.2 有机共轭分子中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 | 第9-11页 |
1.1.3 有机电致发光 | 第11-12页 |
1.1.4 突破激子统计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第12-14页 |
1.1.5 单线态裂变 | 第14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4-16页 |
1.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17页 |
1.3 课题选择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的理性调控 | 第19-43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理论和实验 | 第20-26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2 计算方法 | 第24页 |
2.2.3 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2页 |
2.3.1 分子设计 | 第26-27页 |
2.3.2 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 | 第27-28页 |
2.3.3 HOMO-LUMO重叠程度 | 第28-30页 |
2.3.4 HONTO-LUNTO重叠程度 | 第30-32页 |
2.3.5 轨道分离距离 | 第32-34页 |
2.3.6 设计△E_(ST)很小的TADF材料 | 第34-38页 |
2.3.7 设计TTA和SF材料 | 第38-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激发态能量转移的理论研究 | 第43-66页 |
3.1 前言 | 第43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3-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65页 |
3.3.1 基态几何结构 | 第45-46页 |
3.3.2 前线分子轨道 | 第46-47页 |
3.3.3 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47-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杂桥杂药类材料的激发态调控及其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 | 第66-89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4.2.1 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4.2.2 内部重组能 | 第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7页 |
4.3.1 分子几何结构 | 第68-70页 |
4.3.2 芳香性 | 第70-72页 |
4.3.3 前线分子轨道 | 第72-75页 |
4.3.4 三线态能级 | 第75页 |
4.3.5 电离能、电子亲和势和重组能 | 第75-76页 |
4.3.6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76-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8-99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