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3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下,发展小城镇具有纽带作用 | 第11页 |
| ·分散的乡镇工业造成小城镇工业用地分散 | 第11-12页 |
| ·由于工业外部环境和土地政策的需要,小城镇急需改变工业用地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基本方法 | 第20-23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小城镇相关概念辨析 | 第23-37页 |
| ·小城镇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 第23-26页 |
| ·小城镇的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 ·本文研究的小城镇范围 | 第25-26页 |
| ·小城镇、镇区、镇域以及镇的涵义辨析 | 第26-28页 |
| ·小城镇发展的类型 | 第28-33页 |
| ·小城镇的空间位置分类 | 第28-31页 |
| ·小城镇发展动力模式分类 | 第31-33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界定 | 第33-37页 |
| ·关于小城镇工业的辨析 | 第33-36页 |
| ·关于小城镇工业用地调整内涵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小城镇工业及工业用地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7-48页 |
|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37-38页 |
|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第38-39页 |
| ·企业集群理论 | 第39-41页 |
| ·工业区位理论 | 第41-43页 |
| ·土地集约利用原理与产业结构 | 第43-45页 |
| ·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制度 | 第45-46页 |
| ·产业政策与小城镇发展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小城镇工业用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8-73页 |
| ·小城镇工业发展历程 | 第48-51页 |
| ·、解放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 | 第48-49页 |
|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按照年代大体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 第49-51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形态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51-55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存在的问题 | 第55-58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分散,规划严重滞后 | 第55-56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 | 第56-57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违法占地现象严重 | 第57-58页 |
| ·导致小城镇工业用地现状的成因 | 第58-69页 |
| ·小城镇工业布局分散直接导致小城镇工业用地的分散 | 第58-60页 |
|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限制乡镇工业只能分散发展 | 第60-61页 |
|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限制小城镇工业用地科学调整的重要原因 | 第61-67页 |
| ·乡镇企业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追求 | 第67-69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 第69-73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现状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 第70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现状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 | 第70-71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分散布局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 第71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分散布局对乡镇工业自身发展的制约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调整 | 第73-102页 |
| ·区域背景下的小城镇工业产业的选择 | 第73-77页 |
| ·以"城镇连绵带"形态存在的小城镇群或城镇带的工业产业的选择 | 第74-75页 |
| ·城市周边存在的小城镇工业产业的选择 | 第75-76页 |
| ·空间上独立形态发展的小城镇工业产业的选择 | 第76-77页 |
| ·区域范围内,小城镇工业企业的聚集与调整 | 第77-81页 |
| ·企业聚集是小城镇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77-78页 |
| ·促进小城镇工业聚集的方式和措施 | 第78-80页 |
| ·小城镇工业聚集与一般工业聚集的异同 | 第80-81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调整与工业园区的布置 | 第81-87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聚集 | 第81-83页 |
| ·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布置 | 第83-87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区位选择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 第87-91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区位选择 | 第87-90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利用 | 第90-91页 |
| ·当前小城镇工业用地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 | 第91-96页 |
| ·第一种:相对分散型工业用地模式 | 第92-93页 |
| ·第二种:集聚型用地模式 | 第93-95页 |
| ·第三种:生态型工业用地模式 | 第95-96页 |
| ·小城镇工业用地的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建议 | 第96-102页 |
| ·区域协调的制度安排 | 第96-97页 |
| ·小城镇土地制度的调整建议 | 第97-99页 |
| ·归并过多过小的城镇,以小城镇行政区划调整来促进工业用地的调整 | 第99-100页 |
| ·其它配套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建议 | 第100-102页 |
| 第六章 实例研究—汉川市小城镇工业用地的调整 | 第102-143页 |
| ·关于汉川市基本简介 | 第102-103页 |
| ·汉川市工业发展的区域背景分析 | 第103-107页 |
| ·汉川市工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 第103-105页 |
| ·汉川市工业发展的动力分析以及工业发展定位 | 第105-107页 |
| ·汉川市小城镇工业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107-118页 |
| ·汉川市小城镇工业的历史沿革 | 第107-110页 |
| ·汉川市小城镇工业发展现状及不利因素分析 | 第110-118页 |
| ·汉川市小城镇工业用地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18-121页 |
| ·汉川市工业用地的调整 | 第121-143页 |
| ·汉川市工业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 第121-129页 |
| ·汉川市工业用地的调整与工业园区的建设 | 第129-139页 |
| ·汉川市小城镇工业用地调整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促进 | 第139-143页 |
| 结束语 | 第143-1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5-151页 |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