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地震层析成像简介 | 第10-11页 |
1.2 震源反演简介 | 第11-13页 |
1.3 龙门山地区地质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高性能计算发展回顾 | 第14-16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采用3D应变格林函数反演龙门山地区中小震震源参数 | 第18-40页 |
2.1 方法原理 | 第18-23页 |
2.1.1 采用应变格林函数来构建合成波形 | 第18-19页 |
2.1.2 通过互相关走时进行震源重定位 | 第19-20页 |
2.1.3 矩张量反演方法 | 第20-22页 |
2.1.4 工作流程 | 第22-23页 |
2.2. 震源反演 | 第23-31页 |
2.2.1 参考模型选取和SGT数据库构建 | 第23-25页 |
2.2.2 数值实验 | 第25-27页 |
2.2.3 在龙门山地区的实际应用 | 第27-31页 |
2.3 讨论 | 第31-37页 |
2.3.1 采用互相关时延进行震源定位的效果分析 | 第31-33页 |
2.3.2 地形对震源反演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3 模型误差对震源反演的影响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龙门山地区三维弹性波有限频层析成像初步结果 | 第40-56页 |
3.1 方法介绍 | 第40-43页 |
3.1.1 波场正演模拟 | 第40-42页 |
3.1.2 反演方法 | 第42-43页 |
3.2 龙门山地区结构反演 | 第43-55页 |
3.2.1 初始模型和反演事件的选取 | 第43-44页 |
3.2.2 震相拾取 | 第44-46页 |
3.2.3 有限频敏感核 | 第46-49页 |
3.2.4 反演结果 | 第49-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4.1 结论 | 第56页 |
4.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Acknowledgements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