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开发新型N,N-双齿配体及其钯配合物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33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N,N-双齿配体的简单分类第12页
    1.3 简单胺配体第12-15页
        1.3.1 乙二胺及其简单衍生物第12-14页
        1.3.2 三亚乙基二胺(DABCO)第14-15页
    1.4 二胺型配体第15-17页
    1.5 二亚胺型配体第17-21页
    1.6 亚胺-胺型配体第21-22页
    1.7 含杂环N配体第22-31页
        1.7.1 二杂环N配体第22-29页
        1.7.2 杂环N-胺配体第29-30页
        1.7.3 杂环N-亚胺第30-31页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第31-33页
        1.8.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1-32页
        1.8.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32-33页
第二章 5,6,7-三氢8亚胺喹啉Pd配合物的合成第33-41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方法第33-34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33页
        2.1.2 检测方法第33-34页
    2.2 5,6,7-三氢8亚胺喹啉Pd配合物的合成第34-35页
        2.2.1 分步合成法第34-35页
        2.2.2 一锅合成法第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2.3.1 合成与表征第35-37页
        2.3.2 晶体结构第37-41页
第三章 5,6,7-三氢8亚胺喹啉Pd配合物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第41-52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方法第41-43页
        3.2.1 主要实验试剂第41-42页
        3.2.2 检测方法第42-43页
    3.3 Suzuki偶联反应第43-50页
        3.3.1 条件优化第43-48页
            3.3.1.1 Suzuki偶联反应条件优化实验基本操作第43页
            3.3.1.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第43-45页
            3.3.1.3 碱对反应的影响第45页
            3.3.1.4 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45-46页
            3.3.1.5 不同催化剂配体对反应的影响第46-48页
        3.3.2 Suzuki偶联反应底物拓展第48-50页
            3.3.2.1 不同芳基溴代物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第48-49页
            3.3.2.2 不同芳基硼酸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第49-50页
    3.4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5,6,7-三氢8亚胺喹啉Pd配合物在Heck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第52-59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方法第52-53页
        4.2.1 主要实验试剂第52-53页
        4.2.2 检测方法第53页
    4.3 Heck偶联反应第53-58页
        4.3.1 条件优化第53-56页
            4.3.1.1 Heck偶联反应条件优化实验基本操作第53-54页
            4.3.1.2 不同溶剂Heck反应的影响第54页
            4.3.1.3 不同催化剂用量和温度对Heck反应的影响第54-55页
            4.3.1.4 不同苯乙烯用量对Heck反应的影响第55-56页
        4.3.2 Heck反应的底物拓展第56-58页
            4.3.2.1 实验操作第56-58页
            4.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页
    4.4 小结第58-59页
总结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第67-90页
致谢第90-9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壳聚糖及其促进的有机反应
下一篇:基于含硫配体的稀土配合物的构筑及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