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地方病学论文--地方性硒中毒论文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砷中毒区砷的来源与富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4页
    1.2 砷中毒病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砷中毒区分类第14页
        1.2.2 砷的来源与富集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工作方法与分析数据质量评述第18-30页
    2.1 1:5 万生态地球化学详查第18-20页
        2.1.1 详查选区第18-19页
        2.1.2 采样方法第19-20页
    2.2 病村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调查第20-22页
        2.2.1 研究区背景调查第20-21页
        2.2.2 病村病户采访第21-22页
    2.3 土壤垂直地球化学剖面测制第22-23页
    2.4 送样、实验室:分析方法列表第23-24页
    2.5 分析数据质量评述第24-29页
        2.5.1 土样第24-25页
        2.5.2 水样第25页
        2.5.3 岩石样第25-26页
        2.5.4 降尘样第26页
        2.5.5 煤(灰)样第26-27页
        2.5.6 植物与粮食样第27-28页
        2.5.7 人发样第28-29页
    2.6 完成工作量统计第29-30页
第三章 呼包盆地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特征第30-37页
    3.1 呼包盆地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第30-33页
        3.1.1 自然地理第30-31页
        3.1.2 经济发展第31页
        3.1.3 气候气象第31-32页
        3.1.4 生态环境第32-33页
    3.2 呼包盆地地质构造与演化背景第33-34页
        3.2.1 呼包盆地地质构造第33页
        3.2.2 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第33-34页
    3.3 大青山与土默川平原区域地质环境第34-37页
        3.3.1 区域地质构造与演化背景第34-35页
        3.3.2 土默川平原第四纪沉积层分带第35-37页
第四章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及As的物源分析第37-43页
    4.1 1:5 万土壤生态地球化学普查第37页
    4.2 土左旗详查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第37-39页
    4.3 研究区As等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物源分析第39-42页
        4.3.1 研究区As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9-40页
        4.3.2 研究区镉、汞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0-42页
        4.3.3 研究区As的物源分析第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研究区水体As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3-50页
    5.1 测区地表和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第43-46页
        5.1.1 测区地表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第43-44页
        5.1.2 测区地表与地下水pH、Eh值第44-46页
    5.2 研究区水样As3+、As5+测定结果分析第46-47页
    5.3 As的含量变化与地下水层位的关系第47页
    5.4 测区地下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第47-49页
    5.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研究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及As来源与富集的研究第50-58页
    6.1 研究区环境综合调查第50-52页
        6.1.1 病区自然环境调查第50-51页
        6.1.2 测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性污染调查第51页
        6.1.3 测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第51-52页
    6.2 呼包盆地环境砷背景研究第52-55页
        6.2.1 陶思浩-哈素海测区周边基岩中砷的背景分布第52-53页
        6.2.2 测区水体中砷的含量和分布特点第53-54页
        6.2.3 测区土壤中砷的富集第54页
        6.2.4 粮食、煤中砷的富集第54-55页
        6.2.5 测区人体中砷的富集第55页
    6.3 陶思浩-哈素海研究区地下水砷来源综合分析第55-56页
    6.4 砷中毒区砷的富集研究第56-58页
        6.4.1 砷在沉积物中的富集第57页
        6.4.2 富砷沉积物的埋藏第57页
        6.4.3 富砷含水层砷的释放和富集第57-58页
第七章 结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A-PLS的罗布泊次地表Na含量极化雷达反演方法研究
下一篇:四川金石磷化工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