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电缆导波雷达高精度定位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泄漏电缆导波雷达相关技术 | 第14-24页 |
2.1 泄漏电缆特性及其主要电气参数 | 第14-18页 |
2.1.1 泄漏电缆的分类 | 第14-15页 |
2.1.2 泄漏电缆中信号传输特性 | 第15-16页 |
2.1.3 泄漏电缆传输损耗 | 第16-17页 |
2.1.4 泄漏电缆耦合损耗 | 第17-18页 |
2.2 雷达测距技术 | 第18-19页 |
2.2.1 调频连续波测距 | 第18页 |
2.2.2 脉冲延时测距 | 第18-19页 |
2.3 脉冲压缩技术 | 第19-21页 |
2.3.1 线性频率调制 | 第19-20页 |
2.3.2 二相编码技术 | 第20-21页 |
2.4 系统工作方式 | 第21-22页 |
2.5 系统性能指标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及仿真 | 第24-45页 |
3.1 入侵检测系统定位基本原理 | 第24页 |
3.2 系统基带信号选择 | 第24-28页 |
3.2.1 M序列 | 第25-26页 |
3.2.2 巴克码扩展序列 | 第26-28页 |
3.3 发射信号生成 | 第28-29页 |
3.4 FIR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29-32页 |
3.4.1 设计思想 | 第29-30页 |
3.4.2 窗函数性能比较 | 第30-31页 |
3.4.3 海明窗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31-32页 |
3.5 混合信号分离 | 第32-36页 |
3.5.1 Fast ICA算法 | 第32-35页 |
3.5.2 最小均方算法及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 第35-36页 |
3.6 正交下变频 | 第36-39页 |
3.6.1 模拟正交下变频 | 第36-37页 |
3.6.2 数字正交下变频 | 第37-39页 |
3.7 周界入侵定位仿真 | 第39-44页 |
3.7.1 精确定位分析 | 第39页 |
3.7.2 游标测量原理 | 第39-41页 |
3.7.3 单目标入侵定位仿真 | 第41-42页 |
3.7.4 多目标同时入侵定位仿真 | 第42-4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 第45-60页 |
4.1 硬件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6-55页 |
4.2.1 系统主控电路 | 第46-47页 |
4.2.2 DDS信号源设计 | 第47-49页 |
4.2.3 发射信号功率放大 | 第49-50页 |
4.2.4 回波信号放大电路 | 第50页 |
4.2.5 正交解调电路设计 | 第50-52页 |
4.2.6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第52页 |
4.2.7 幅相检测电路设计 | 第52-54页 |
4.2.8 电源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4.3.1 软件设计总流程控制 | 第55-56页 |
4.3.2 载波生成及二相编码调制 | 第56-58页 |
4.3.3 周界入侵检测 | 第58页 |
4.3.4 系统精确定位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泄漏电缆导波雷达周界入侵检测系统测试 | 第60-69页 |
5.1 周界入侵检测系统组装 | 第60-61页 |
5.2 系统测试方案设计 | 第61-62页 |
5.3 系统测试 | 第62-68页 |
5.3.1 系统校准 | 第62-63页 |
5.3.2 四种情况下入侵定位实验 | 第63-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