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机械密封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 | 第13-15页 |
·流体静压润滑机械密封 | 第15-16页 |
·结构和机理 | 第15页 |
·静压气体润滑机械密封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流体动压润滑机械密封 | 第16-20页 |
·气膜润滑机械密封 | 第16-18页 |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 | 第18-19页 |
·热流体动压机械密封 | 第19页 |
·激光加工多孔端面机械密封 | 第19-20页 |
·机械密封流场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机械密封温度场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液体润滑理论 | 第23-24页 |
·气体润滑理论 | 第24-25页 |
·动静压混合润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 第25-27页 |
·动静压混合润滑概述 | 第25页 |
·动静压混合润滑基本方程 | 第25-26页 |
·动静压混合润滑系统的基本类型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机械密封流场研究 | 第28-48页 |
·理论模型 | 第28-32页 |
·参数设置 | 第29-30页 |
·建立模型 | 第30-31页 |
·划分网格 | 第31页 |
·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端面间隙流体流动状态判断 | 第32-33页 |
·端面流场的数值计算精度分析 | 第33-35页 |
·残差曲线 | 第33-34页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4-35页 |
·三种密封形式算例结果对比分析 | 第35-40页 |
·密封端面压力分布 | 第35-37页 |
·密封端面速度分布 | 第37页 |
·转速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压差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压差对开启力的影响 | 第39页 |
·压差对液膜刚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机械密封结构参数优化 | 第40-46页 |
·理论模型 | 第41页 |
·动压槽深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静压槽深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动压槽宽比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静压槽宽比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机械密封温度场研究 | 第48-62页 |
·端面温升理论分析 | 第48-50页 |
·机械密封热量衡算分析 | 第50-52页 |
·传热分析 | 第52-53页 |
·热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 第53页 |
·机械密封环建模及网格划分过程分析 | 第53-55页 |
·建模前提 | 第53-54页 |
·结构参数及模型 | 第54-55页 |
·网格划分 | 第55页 |
·机械密封温度场数值计算 | 第55-57页 |
·密封环材料及密封介质属性 | 第55-56页 |
·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温度场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57-58页 |
·动静环端面温度场分布 | 第58-59页 |
·操作参数对动、静环端面温升影响规律 | 第59-60页 |
·粘度对温度场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机械密封实验研究 | 第62-73页 |
·实验目的 | 第62页 |
·机械密封实验装置介绍 | 第62-63页 |
·实验台简介 | 第62-63页 |
·实验设备的技术指标 | 第63页 |
·实验流程及参数测量 | 第63页 |
·实验过程 | 第63-67页 |
·实验条件 | 第63-64页 |
·实验准备 | 第64页 |
·密封的安装 | 第64-67页 |
·实验步骤 | 第67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7-72页 |
·定压力变转速实验数据分析 | 第67-69页 |
·定转速变压力实验数据分析 | 第69-70页 |
·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