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软岩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位移反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第17-24页 |
2.1 岩石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17-22页 |
2.1.1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2.1.2 规范建议的方法 | 第19-20页 |
2.1.3 工程经验类比法 | 第20-21页 |
2.1.4 数值模拟 | 第21-22页 |
2.2 各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改进岩基载荷试验在泥岩承载力中的应用 | 第24-32页 |
3.1 工程地质特征 | 第24-26页 |
3.1.1 场地地形地貌 | 第24页 |
3.1.2 场地地层条件 | 第24-25页 |
3.1.3 泥岩试验结果统计 | 第25-26页 |
3.2 改进岩基载荷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3.3.1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3.3.2 深度修正系数确定 | 第28-30页 |
3.3.3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折减系数取值分析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岩基载荷试验FLAC数值模拟 | 第32-44页 |
4.1 FLAC软件简介 | 第32-34页 |
4.1.1 FLAC软件的优缺点 | 第32-33页 |
4.1.2 FLAC的计算模式及本构模型 | 第33-34页 |
4.2 载荷试验FLAC模拟分析 | 第34-37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4.2.2 静力加载计算 | 第37页 |
4.3 FLAC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4.3.1 模拟试验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4.3.2 施加边载与未施加边载模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9-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位移反分析在载荷试验模拟中的应用 | 第44-65页 |
5.1 位移反分析理论简介 | 第44-45页 |
5.2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45-50页 |
5.2.1 支持向量机(SVM) | 第45-48页 |
5.2.2 ν-SVR支持向量机 | 第48-50页 |
5.3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50-53页 |
5.3.1 粒子群算法理论 | 第50-51页 |
5.3.2 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 | 第51-53页 |
5.4 泥岩力学参数反分析 | 第53-59页 |
5.4.1 数据实验环境 | 第55页 |
5.4.2 正交试验设计与样本构造 | 第55-58页 |
5.4.3 训练及预测 | 第58-59页 |
5.5 不同边载条件下泥岩承载力研究 | 第59-64页 |
5.5.1 模拟试验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 | 第59-60页 |
5.5.2 不同边载下的泥岩承载力变化特征 | 第60-63页 |
5.5.3 泥岩承载力修正公式的讨论 | 第63-64页 |
5.6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