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舞蹈理论论文--舞蹈艺术史论文

论敦煌壁画舞姿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以魏晋南北朝及唐代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一、绪论第11-15页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研究目的第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4页
        1.有关敦煌壁画中特定类型动作技巧与舞姿形态的研究第12页
        2.有关敦煌壁画中舞蹈形象的研究第12-13页
        3.有关敦煌壁画舞姿发展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第13页
        4.有关唐代敦煌壁画舞姿艺术的研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5页
        1.文献分析法第14页
        2.比较分析法第14-15页
二、敦煌壁画舞姿概述第15-23页
    (一)敦煌壁画舞姿的形成第15-16页
    (二)敦煌壁画舞姿的流变历程第16-23页
        1.早期敦煌壁画舞姿—北凉至北周时期第16-18页
        2.中期敦煌壁画舞姿—隋唐时期第18-20页
        3.晚期敦煌壁画舞姿—五代至宋元时期第20-23页
三、魏晋与唐代敦煌壁画舞姿的艺术特征第23-40页
    (一)魏晋时期敦煌壁画舞姿的艺术特征第23-29页
        1.以娱佛为主的幻化玄虚的歌舞场面第23-25页
        2.以首尾呼应的‘弧形’为主的舞姿形态第25-27页
        3.面容方整与身体修长的舞者形象第27-28页
        4.长裙裹足与长巾飞扬的服饰装扮第28-29页
    (二)唐代敦煌壁画舞姿的艺术特征第29-36页
        1.娱佛歌舞图与世俗乐舞图并举发展第30-31页
        2.以“S”形为主的多样化的舞姿形态第31-33页
        3.丰满圆润与细腻精致的舞者形象第33-35页
        4.精细入微的服饰装扮第35-36页
    (三)魏晋与唐代敦煌壁画舞姿艺术特征异同第36-40页
        1.魏晋与唐代壁画舞蹈艺术特征的相同点第36-37页
        2.魏晋与唐代壁画舞蹈艺术特征的不同点第37-40页
四、魏晋与唐代敦煌壁画舞姿的文化寓意第40-48页
    (一)魏晋时期敦煌壁画舞姿的文化寓意第40-42页
        1.蕴藏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无奈与畏惧心理第40页
        2.魏晋早期民族间融合的特征第40-41页
        3.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舞蹈艺术特征第41-42页
        4.魏晋时期“不求形近,但求神似”的绘画风格第42页
    (二)唐代敦煌壁画舞姿的文化寓意第42-45页
        1.安居乐业与宁静和平的生活状态第42-43页
        2.唐代佛教本土化发展和多民族舞乐的文化交融第43-44页
        3.唐代飘逸洒脱与轻盈灵动的舞蹈艺术特征第44页
        4.唐代精密细致的绘画艺术第44-45页
    (三)魏晋与唐代敦煌壁画舞姿的文化心理的分析第45-48页
        1.强烈的“往生”意识第45-46页
        2.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舞蹈仪式第46页
        3.以“技巧”和“速度”为基调的艺术心理第46-47页
        4.以宁静和谐与优裕富足为主的朴素心理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春晚歌舞类节目中舞台美术多媒体应用探析
下一篇:多元化背景下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