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乌东油田南一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1页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0.2.1 层序地层学第8-9页
        0.2.2 沉积体系研究第9页
    0.3 研究内容第9-10页
        0.3.1 油层精细对比及沉积结构单元划分第9页
        0.3.2 沉积微相研究第9-10页
        0.3.3 油砂体平面分布规律第10页
    0.4 技术路线及研究思路第10-11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16页
    1.1 工区位置第11-12页
    1.2 区域构造特征第12页
    1.3 区域地层特征第12-16页
第二章 地层层序划分对比研究第16-25页
    2.1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第16页
    2.2 小层划分对比原则第16页
    2.3 层序特征、层序界面的识别及油层细分对比第16-22页
    2.4 井-震地层划分的相互标定第22-23页
    2.5 小层划分对比结果第23-25页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第25-40页
    3.1 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第25-28页
        3.1.1 物源分析第25-26页
        3.1.2 沉积体系分析第26-28页
    3.2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第28页
    3.3 典型沉积相标志第28-31页
        3.3.1 具有滨浅湖-半深湖还原环境的沉积物颜色特征第28页
        3.3.2 具有牵引流沉积特征的岩石相及沉积构造特征第28-31页
    3.4 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模式第31-35页
    3.5 单井相分析第35页
    3.6 沉积微相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第35-40页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40-56页
    4.1 储集砂体发育规模第40页
    4.2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0-41页
    4.3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第41-49页
    4.4 储层物性特征第49-52页
    4.5 沉积微相对产液能力的控制作用第52-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杏树岗构造带和南部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控制作用
下一篇:内蒙古阿拉善巴音诺尔公地区北西向岩脉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