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査士标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 第10-16页 |
1.1 简淡懒散的构图 | 第10-11页 |
1.2 疏散淹润的笔墨 | 第11-12页 |
1.3 静谧幽邃的意境 | 第12-14页 |
1.4 清逸荒寒的气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师法传统对查士标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 第16-28页 |
2.1 师法宋人奠定了查士标山水画风格的基础 | 第16-20页 |
2.1.1 董巨“平淡天真”的根基作用 | 第16-18页 |
2.1.2 二米“墨戏”的解析作用 | 第18-20页 |
2.2 师法元人促进了查士标山水画风格的确立 | 第20-24页 |
2.2.1 黄公望对查士标山水画的构图营造 | 第20-21页 |
2.2.2 吴镇对查士标山水画的墨色规整 | 第21-23页 |
2.2.3 倪瓒对查士标山水画的整体贯通 | 第23-24页 |
2.3 师法明人强化了查士标山水画风格的面貌 | 第24-28页 |
2.3.1 沈周的笔意强化作用 | 第24-26页 |
2.3.2 董其昌的南宗导向作用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个人交游、修养等方面对查士标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 第28-38页 |
3.1 广泛的交游经历 | 第28-33页 |
3.1.1 新安时期 | 第28-30页 |
3.1.2 南京时期 | 第30-32页 |
3.1.3 扬州时期 | 第32-33页 |
3.2 丰厚的文化底蕴 | 第33-35页 |
3.3 中正平和的性格 | 第35-36页 |
3.4 重视师法自然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社会因素对查士标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 第38-42页 |
4.1 生活背景 | 第38-40页 |
4.2 文化背景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