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液力缓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板翅换热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液力缓速器SBES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44页 |
2.1 湍流数值模拟概述 | 第26-30页 |
2.2 液力缓速器气液两相SBES传热数学模型 | 第30-35页 |
2.2.1 气液两相传热基本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2.2.2 壁面边界层区域内SST k- ω 模型 | 第32-34页 |
2.2.3 湍流主流区DLES模型 | 第34-35页 |
2.2.4 应力混合函数模型 | 第35页 |
2.3 圆柱绕流SBES模拟 | 第35-43页 |
2.3.1 圆柱绕流计算域设定 | 第36-37页 |
2.3.2 计算能力对比 | 第37-38页 |
2.3.3 流场结构捕捉对比 | 第38-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基于变粘度的液力缓速器热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44-60页 |
3.1 液力缓速器变粘度数值计算方法 | 第44-50页 |
3.1.1 计算假定及流道结构参数 | 第44-46页 |
3.1.2 流道网格模型 | 第46-47页 |
3.1.3 方案设定 | 第47-49页 |
3.1.4 边界条件 | 第49页 |
3.1.5 热流场数值求解方法 | 第49-50页 |
3.2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 | 第50-51页 |
3.3 恒变粘度条件下液力缓速器热流场结构对比分析 | 第51-58页 |
3.3.1 雷诺数分布 | 第52-53页 |
3.3.2 涡量分布 | 第53-55页 |
3.3.3 转焓分布 | 第55-56页 |
3.3.4 粘性耗散 | 第56-58页 |
3.4 液力缓速器换热计算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锯齿型板翅换热器设计及多目标优化 | 第60-86页 |
4.1 锯齿型板翅换热器结构设计及参数选择 | 第60-65页 |
4.2 多目标优化基本理论 | 第65-72页 |
4.2.1 试验设计方法 | 第66-68页 |
4.2.2 近似建模方法 | 第68-70页 |
4.2.3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70-72页 |
4.3 代理模型构建及优化算法设定 | 第72-81页 |
4.3.1 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 | 第72-73页 |
4.3.2 目标函数 | 第73页 |
4.3.3 代理模型 | 第73-80页 |
4.3.4 优化算法设定 | 第80-81页 |
4.4 优化结果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锯齿型板翅换热器优化分析及场间协同数对比 | 第86-102页 |
5.1 各设计变量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86-94页 |
5.1.1 板翅高度h | 第86-88页 |
5.1.2 板翅节距l | 第88-90页 |
5.1.3 板翅间距s | 第90-92页 |
5.1.4 板翅厚度t | 第92-94页 |
5.2 场间协同数对比 | 第94-100页 |
5.2.1 各物理场分布对比 | 第95-98页 |
5.2.2 场间协同数对比 | 第98-10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102-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