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微通道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及药效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紫杉醇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第13-16页
        1.1.1 紫杉醇用于治疗卵巢癌第14页
        1.1.2 紫杉醇用于治疗乳腺癌第14页
        1.1.3 紫杉醇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第14-15页
        1.1.4 紫杉醇用于治疗上消化道癌第15页
        1.1.5 紫杉醇用于治疗头颈部口腔癌第15页
        1.1.6 紫杉醇用于治疗肝癌和胆管癌第15页
        1.1.7 紫杉醇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癌第15页
        1.1.8 紫杉醇用于治疗其它疾病第15-16页
    1.2 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第16页
    1.3 紫杉醇的剂型研究第16-19页
        1.3.1 注射剂第16-17页
        1.3.2 纳米注射混悬液第17页
        1.3.3 脂质体第17页
        1.3.4 乳剂第17页
        1.3.5 聚合物胶束第17-18页
        1.3.6 聚合物微粒第18页
        1.3.7 磁性靶向给药系统第18页
        1.3.8 多聚谷氨酸盐紫杉醇第18页
        1.3.9 紫杉醇前体药物第18页
        1.3.10 主动靶向载体药物第18-19页
    1.4 纳米粒给药系统第19-25页
        1.4.1 纳米粒的种类第19-20页
        1.4.2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第20-23页
        1.4.3 纳米粒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第23-25页
    1.5 微通道的应用研究第25-29页
        1.5.1 微通道系统的特点第26-28页
        1.5.2 微通道在纳米粒制备中的应用第28-29页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第29-31页
第二章 微通道装置的建立与校正第31-40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5页
        2.2.1 微通道材料的选取第31-32页
        2.2.2 辅助材料的选取第32页
        2.2.3 微通道系统的调试与校正第32-35页
        2.2.4 微通道的组装第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2.3.1 微通道材料的选取第35页
        2.3.2 辅助材料的选取第35页
        2.3.3 微通道的微加工第35-36页
        2.3.4 微通道系统的调试与校正第36-38页
        2.3.5 微通道的组装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紫杉醇处方前研究及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0-46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40页
        3.1.1 材料第40页
        3.1.2 仪器第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2.1 紫杉醇的基本性质第40页
        3.2.2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40-41页
        3.2.3 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第41页
        3.2.4 专属性试验第41页
        3.2.5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1页
        3.2.6 方法回收率试验第41页
        3.2.7 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第41-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3.3.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42页
        3.3.2 专属性试验第42-43页
        3.3.3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3-44页
        3.3.4 方法回收率试验第44页
        3.3.5 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载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第46-65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6-47页
        4.1.1 实验材料第46页
        4.1.2 实验仪器第46-47页
    4.2 实验方法第47-50页
        4.2.1 PTX-NPs的制备第47页
        4.2.2 PTX-NPs的载药率与包封率的测定第47-48页
        4.2.3 制备条件单因素考察实验第48-5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4.3.1 单因素试验第50-58页
        4.3.2 正交优化设计第58-60页
        4.3.3 最优处方工艺验证第60页
        4.3.4 PTX-NPs的基本性质第60-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PTX-NPs药动药效初步研究第65-74页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65-66页
        5.1.1 材料第65页
        5.1.2 仪器第65页
        5.1.3 动物第65-66页
    5.2 实验方法第66-68页
        5.2.1 PTX-NPs体外释放实验第66页
        5.2.2 PTX-NPs体外抗肿瘤实验第66-67页
        5.2.3 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67-6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5.3.1 体外释药实验第68-69页
        5.3.2 体外抗肿瘤作用第69页
        5.3.3 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实验第69-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致谢第83-84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SP7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建国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回溯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