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导电材料及其制品论文--特种电缆论文--超导体电缆论文

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绝缘的击穿和沿面闪络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35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1.2 击穿和沿面闪络基本理论第18-28页
        1.2.1 固体击穿理论第18-24页
        1.2.2 液体体击穿理论第24-26页
        1.2.3 液-固交界面闪络理论第26-28页
    1.3 冷绝缘HTS电缆绝缘的研究现状第28-34页
        1.3.1 低温绝缘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8-30页
        1.3.2 液氮的绝缘性能研究现状第30-31页
        1.3.3 低温下固体绝缘沿面放电研究状况第31-33页
        1.3.4 绕包绝缘的电性能研究现状第33-34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34-35页
第2章 薄膜介质在液氮下的击穿性能研究第35-58页
    2.1 液氮和室温下薄膜材料的交直流击穿场强第35-47页
        2.1.1 试验装置第35-36页
        2.1.2 Weibull分布模型第36-37页
        2.1.3 试验结果和讨论第37-45页
        2.1.4 液氮下薄膜聚合物的击穿机理分析第45-47页
    2.2 掺杂粒子对薄膜液氮下的直流击穿性能影响第47-52页
        2.2.1 引言第47页
        2.2.2 杂化和非杂化薄膜击穿场强的对比第47-52页
    2.3 液氮下单层和三层PPLP交流击穿场强对比研究第52-56页
        2.3.1 引言第52页
        2.3.2 Weibull分布模型第52页
        2.3.3 试验和数据分析第52-54页
        2.3.4 单层和多层PPLP的击穿路径及机理分析第54-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不同薄膜液氮下的沿面闪络性能研究第58-88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液氮下不同介质材料的直流沿面闪络性能第58-61页
        3.2.1 实验装置与试验方法第58-60页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0-61页
    3.3 电极材质对直流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第61-65页
        3.3.1 机理分析第63-65页
    3.4 掺杂纳米材料对介质沿面耐压强度的影响第65-69页
        3.4.1 100 CR和100HN直流沿面闪络电压的对比第65-67页
        3.4.2 100 HN和100CR的冲击闪络电压比较第67-69页
    3.5 液氮下100HN和100CR沿面放电发展研究第69-86页
        3.5.1 实验装置第69-70页
        3.5.2 局部放电的表征参数第70页
        3.5.3 100HN试验过程的放电量变化第70-78页
        3.5.4 100CR试验过程的放电量变化第78-85页
        3.5.5 100HN和100CR的视在放电量发展特性第85-86页
    3.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4章 液氮下绕包绝缘击穿性能的研究第88-103页
    4.1 引言第88页
    4.2 试验装置及试品的测试方法第88-91页
        4.2.1 试验发生装置及绕包绝缘制作方法第88-89页
        4.2.2 绕包单一绝缘第89-90页
        4.2.3 绕包复合绝缘第90-9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91-101页
        4.3.1 绕包单一绝缘的击穿性能第91-96页
        4.3.2 复合绕包绝缘的击穿性能第96-100页
        4.3.3 绕包绝缘击穿位置的分析第100-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HTS电缆主绝缘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03-112页
    5.1 引言第103页
    5.2 HTS电缆的主绝缘结构第103-104页
    5.3 主绝缘的设计影响因素第104-111页
        5.3.1 绝缘材料的选择第104页
        5.3.2 模型电缆的设计第104页
        5.3.3 稳态下的液氮体积效应第104-105页
        5.3.4 稳态状态下的层数效应第105-108页
        5.3.5 动态失超对绝缘设计的影响第108页
        5.3.6 设计电压的计算第108-110页
        5.3.7 静态设计局放起始场强的计算第110页
        5.3.8 绝缘厚度的计算第110-111页
        5.3.9 绝缘设计性能的检测方法第111页
    5.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掺杂氧化锌基乙炔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特性及气敏机理研究
下一篇:大电网地磁暴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及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