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1.1.1 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在物流业转型升级中地位与作用 | 第13-16页 |
1.1.2 动态LSSC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1.2.1 服务供应链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1.2.2 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研究 | 第19-22页 |
1.2.3 云物流研究 | 第22-24页 |
1.2.4 动态LSSC构建与优化研究 | 第24页 |
1.2.5 研究总结与评述 | 第24-25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5-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3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动态LSSC内涵及其发展动因 | 第30-41页 |
2.1 传统LSSC结构特征 | 第30-32页 |
2.1.1 LSSC内涵与结构 | 第30-31页 |
2.1.2 LSSC运作特征 | 第31-32页 |
2.2 动态LSSC内涵与结构模式 | 第32-36页 |
2.2.1 动态供应链内涵与发展背景 | 第32-33页 |
2.2.2 动态LSSC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 第33-34页 |
2.2.3 构建动态LSSC的基本要求 | 第34-35页 |
2.2.4 动态LSSC结构模式 | 第35-36页 |
2.3 动态LSSC发展动因 | 第36-40页 |
2.3.1 基于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动因分析 | 第36-37页 |
2.3.2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动态LSSC动因解释 | 第37-38页 |
2.3.3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 | 第38页 |
2.3.4 基础资源理论下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 | 第38-39页 |
2.3.5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动态LSSC动因剖析 | 第39页 |
2.3.6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 | 第39-40页 |
2.3.7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动态LSSC动因分析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云模式的动态LSSC体系构建 | 第41-63页 |
3.1 环境、战略与LSSC组织结构关系梳理 | 第41-43页 |
3.1.1 初步发展阶段LSSC的环境、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 第41-42页 |
3.1.2 供应链发展新趋势对LSSC管理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3 战略与结构在LSSC发展时期冲突与新的架构 | 第43页 |
3.2 基于云模式的动态LSSC体系框架构建 | 第43-47页 |
3.2.1 模式要素 | 第43页 |
3.2.2 基于云模式动态LSSC结构模型 | 第43-47页 |
3.3 动态LSSC属性研究 | 第47-49页 |
3.3.1 生态系统性 | 第47-48页 |
3.3.2 松散性 | 第48页 |
3.3.3 合作主体异质性 | 第48页 |
3.3.4 多层次代理网络性 | 第48页 |
3.3.5 物流资源动态性与快速性 | 第48-49页 |
3.3.6 复合价值创造性 | 第49页 |
3.4 动态LSSC激励机制设计 | 第49-62页 |
3.4.1 问题描述 | 第49-50页 |
3.4.2 基本假设 | 第50页 |
3.4.3 模型构建 | 第50-54页 |
3.4.4 模型求解 | 第54-55页 |
3.4.5 动态LSSC双层代理模型的分析 | 第55-58页 |
3.4.6 算例分析 | 第58-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动态LSSC敏捷运作方法研究 | 第63-94页 |
4.1 动态LSSC快速成型的信任机制分析 | 第63-89页 |
4.1.1 快速成型网络特征 | 第63页 |
4.1.2 快速信任理论 | 第63-65页 |
4.1.3 动态LSSC快速信任机制分析 | 第65-68页 |
4.1.4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动态LSSC快速信任模型 | 第68-89页 |
4.2 组织结构敏捷化研究 | 第89-91页 |
4.2.1 动态LSSC组织结构模式创新 | 第89-90页 |
4.2.2 动态LSSC无边界管理模式 | 第90-91页 |
4.3 动态LSSC快速重构模式 | 第91-93页 |
4.3.1 基于分形理论与代理的动态LSSC自动重构过程 | 第92页 |
4.3.2 动态LSSC重构模式自适应性研究 | 第92-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动态LSSC物流资源匹配与优选 | 第94-111页 |
5.1 动态LSSC资源优选问题 | 第94-95页 |
5.2 动态LSSC物流资源的战略匹配 | 第95-98页 |
5.2.1 物流关键节点资源匹配思路 | 第95-97页 |
5.2.2 物流关键网络结构与规模确定的方法 | 第97-98页 |
5.3 动态LSSC物流运作资源的组配 | 第98-99页 |
5.4 动态LSSC运作资源单目标优选 | 第99-102页 |
5.4.1 基本设定 | 第99-100页 |
5.4.2 效率性供应链物流运作资源优选 | 第100页 |
5.4.3 响应性供应链物流运作资源优选 | 第100-102页 |
5.5 动态LSSC物流运作资源的多目标优化 | 第102-110页 |
5.5.1 多目标优化的一般解决思路 | 第102页 |
5.5.2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多目标转换方法 | 第102-103页 |
5.5.3 决策者偏好权重确定 | 第103-104页 |
5.5.4 动态LSSC运作资源优选的多目标优选方法 | 第104-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动态LSSC综合利益分配机制 | 第111-135页 |
6.1 动态LSSC合作利益及利益分配的内涵 | 第113页 |
6.1.1 动态LSSC合作利益的内涵 | 第113页 |
6.1.2 动态LSCC合作利益分配 | 第113页 |
6.2 动态LSCC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 第113-115页 |
6.3 动态LSSC收益构成 | 第115-117页 |
6.3.1 集团化采购收益 | 第115-116页 |
6.3.2 协同收益 | 第116页 |
6.3.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LSSC弹性定价收益 | 第116-117页 |
6.4 动态LSSC综合利益分配模型 | 第117-130页 |
6.4.1 协同收益分配 | 第117-128页 |
6.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LSSC弹性定价收益分配 | 第128-129页 |
6.4.3 集团采购收益分配 | 第129-130页 |
6.5 动态LSSC的综合利益分配算例 | 第130-134页 |
6.5.1 协同收益分配 | 第130-132页 |
6.5.2 弹性定价收益分配 | 第132-133页 |
6.5.3 动态LSSC集团化采购收益 | 第133页 |
6.5.4 考虑协同收益、弹性定价收益及集团化采购收益的动态LSSC利益分配 | 第133-134页 |
6.6 结论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5-136页 |
7.2 创新点 | 第136-13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附录 | 第149-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