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症功能结构脑半球网络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人脑网络 | 第9-11页 |
1.1.1 脑功能网络 | 第9-10页 |
1.1.2 脑结构网络 | 第10-11页 |
1.2 脑网络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2.1 图论的基本概念 | 第11页 |
1.2.2 图论度量 | 第11-14页 |
1.3 图论在脑科学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1 人脑网络的组织特点 | 第14-15页 |
1.3.2 人脑网络非对称性研究 | 第15-16页 |
1.4 抑郁症 | 第16-19页 |
1.4.1 抑郁症简介 | 第16-17页 |
1.4.2 抑郁症的脑网络研究 | 第17页 |
1.4.3 抑郁症的非对称性研究 | 第17-19页 |
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3.1.1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3.1.2 入组标准 | 第20页 |
3.1.3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3.1.4 药物治疗 | 第20-21页 |
3.1.5 临床量表评定方法 | 第21页 |
3.2 磁共振数据收集 | 第21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1-24页 |
3.3.1 数据预处理 | 第21-22页 |
3.3.2 网络构建 | 第22-23页 |
3.3.3 网络分析 | 第23-24页 |
3.3.4 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的耦合 | 第24页 |
3.4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3.4.1 人口学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3.4.2 网络度量的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4.3 功能和结构耦合的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5 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4 结果 | 第26-32页 |
4.1 人口学资料 | 第26页 |
4.2 网络连接 | 第26-27页 |
4.3 网络度量 | 第27-32页 |
4.3.1 全局属性 | 第27-28页 |
4.3.2 局部属性 | 第28-30页 |
4.3.3 半球功能结构半球连接模式的耦合 | 第30-31页 |
4.3.4 与临床学数据的相关 | 第31-32页 |
5. 讨论 | 第32-38页 |
5.1 结果总结与讨论 | 第32-36页 |
5.1.1 结果总结 | 第32页 |
5.1.2 抑郁组下降的半球内和半球间连接 | 第32-33页 |
5.1.3 抑郁组下降的半球网络效率 | 第33-34页 |
5.1.4 抑郁症下降的节点中心度 | 第34-36页 |
5.1.5 抑郁症下降的功能结构连接模式耦合 | 第36页 |
5.1.6 与临床指标的相关 | 第36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5.3 未来展望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