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安全管理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引言 | 第11页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组织安排与创新点 | 第15-18页 |
1.3.1 组织安排 | 第15-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其对企业安全路径规划的影响 | 第18-26页 |
2.1 行为安全管理 | 第18-19页 |
2.1.1 行为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 | 第18页 |
2.1.2 行为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 | 第18-19页 |
2.2 行为安全管理中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 第19-23页 |
2.2.1 安全意识 | 第19-20页 |
2.2.2 群体安全意识与个体安全意识的关系 | 第20-22页 |
2.2.3 员工的安全感知半径、员工的安全感知范围和危险源的威胁强度 | 第22页 |
2.2.4 员工群体的静态安全半径和员工个体的动态安全半径 | 第22-23页 |
2.3 安全意识对路径规划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1 路径规划 | 第23-24页 |
2.3.2 路径规划算法的发展现状 | 第24页 |
2.3.3 路径规划中引入安全意识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Voronoi图对二维安全路径规划的研究 | 第26-43页 |
3.1 Voronoi图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3.2 Voronoi图 | 第27-30页 |
3.2.1 Voronoi图的定义 | 第27-28页 |
3.2.2 Voronoi图的性质 | 第28-29页 |
3.2.3 Voronoi图构建平面二维安全路径 | 第29-30页 |
3.3 加权Voronoi图 | 第30-33页 |
3.3.1 加权Voronoi图的定义 | 第30-31页 |
3.3.2 加权Voronoi图的性质 | 第31-32页 |
3.3.3 加权Voronoi图构建平面二维安全路径 | 第32-33页 |
3.4 二维路径的代价函数 | 第33-34页 |
3.5 二维路径设计与仿真 | 第34-42页 |
3.5.1 简单的二维安全路径设计与仿真 | 第34-39页 |
3.5.2 复杂的二维安全路径设计与仿真 | 第39-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蚁群算法对三维安全路径规划的研究 | 第43-50页 |
4.1 蚁群算法 | 第43页 |
4.1.1 蚁群算法的概述 | 第43页 |
4.1.2 蚁群算法的原理 | 第43页 |
4.2 蚁群算法规划三维安全路径 | 第43-49页 |
4.2.1 三维空间环境中的可行路径 | 第43-45页 |
4.2.2 三维空间环境中加入危险源 | 第45-47页 |
4.2.3 蚁群算法的参数 | 第47页 |
4.2.4 算法流程设计 | 第47-48页 |
4.2.5 蚁群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总结 | 第50页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