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的演变及现状 | 第14-22页 |
一、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的演变 | 第14-17页 |
(一) 矿业权的计划经济阶段 | 第14-15页 |
(二) 矿业权的交易起步阶段 | 第15-16页 |
(三) 矿业权的市场运作阶段 | 第16-17页 |
二、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17-22页 |
(一) 矿业权市场的主体条件 | 第17-18页 |
(二) 矿业权市场的客体条件 | 第18页 |
(三) 矿业权出让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18-20页 |
(四) 矿业权转让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34页 |
一、矿业权市场参与主体面临的挑战 | 第22-25页 |
(一) 矿业权市场主体身份的限制 | 第22-23页 |
(二) 政府身份定位不清楚 | 第23-24页 |
(三) 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良 | 第24-25页 |
二、矿业权市场客体不够规范 | 第25-28页 |
(一) 矿业权“一证两权”的内在冲突 | 第25-26页 |
(二) 矿业权义务不明晰 | 第26-27页 |
(三) 矿业权与土地权利的冲突问题 | 第27-28页 |
(四) 矿业权转让的限制条件复杂 | 第28页 |
三、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28-34页 |
(一) 矿业权价值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29-30页 |
(二) 矿业税负制度不尽合理 | 第30-31页 |
(三) 矿业权流转中的“双轨制” | 第31页 |
(四) 矿业权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五) 矿业权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行政权力干预失当 | 第34-35页 |
(一) 既有的计划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 第34-35页 |
(二) 缺乏适度干预原则 | 第35页 |
二、行政立法理念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 | 第35-37页 |
(一) 重公权力行使而轻私权利的立法思想 | 第35-36页 |
(二) 立法未体现矿业权的物权属性和私法特征 | 第36-37页 |
三、利益分配方式的冲突与矛盾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的法律对策 | 第38-49页 |
一、新时代矿业权市场法律规制的应然思考 | 第38-39页 |
二、加强监管矿业权市场参与主体 | 第39-41页 |
(一) 对不同所有制的矿业权市场主体平等对待和保护 | 第39-40页 |
(二) 明确政府的身份定位 | 第40页 |
(三) 规范市场中介机构角色 | 第40-41页 |
二、规范矿业权市场客体 | 第41-44页 |
(一) 确立矿业权物权权能和义务的法定化 | 第41-42页 |
(二) 妥善协调矿业权和土地权利的冲突 | 第42-43页 |
(三) 简化矿业权转让的限制条件 | 第43-44页 |
三、完善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 | 第44-49页 |
(一) 完善矿业权价值评估制度 | 第44-45页 |
(二) 完善矿业税负制度 | 第45-46页 |
(三) 全面实行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矿业权有偿出让制度 | 第46-47页 |
(四) 健全矿业权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 第47页 |
(五) 完善矿业权市场监管机制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