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现状 | 第12-15页 |
1.3 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优势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27页 |
2.1 系统功能需求与整体结构设计 | 第19-22页 |
2.1.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9-20页 |
2.1.2 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20-22页 |
2.2 系统软硬件的划分 | 第22-27页 |
2.2.1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第23-25页 |
2.2.2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节点设计 | 第27-48页 |
3.1 控制系统节点组成 | 第27-28页 |
3.2 节点的硬件实现 | 第28-31页 |
3.2.1 CC2530 硬件电路 | 第28-29页 |
3.2.2 温湿度传感器硬件 | 第29页 |
3.2.3 LED照明硬件 | 第29页 |
3.2.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 第29-30页 |
3.2.5 电源转换电路 | 第30-31页 |
3.2.6 ZigBee节点硬件低功耗设计 | 第31页 |
3.3 控制系统节点软件设计 | 第31-38页 |
3.3.1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程序 | 第32-35页 |
3.3.2 电动窗帘节点程序 | 第35-36页 |
3.3.3 照明节点程序 | 第36页 |
3.3.4 协调器节点程序 | 第36-38页 |
3.4 节点控制命令设计 | 第38-39页 |
3.5 Zstack协议栈移植 | 第39-48页 |
3.5.1 ZigBee协议栈结构 | 第39-40页 |
3.5.2 Zstack协议栈 | 第40-42页 |
3.5.3 Zstack移植 | 第42-48页 |
第四章 基于Zynq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 第48-59页 |
4.1 基于Zynq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步骤 | 第48-51页 |
4.2 uartlite IP核设计与测试 | 第51-59页 |
4.2.1 uartlite IP核的设计 | 第52-56页 |
4.2.2 uartlite IP核的测试 | 第56-59页 |
第五章Android系统移植及应用软件设计 | 第59-88页 |
5.1 Android系统定制及设计 | 第59-68页 |
5.1.1 Zynq中Android系统的启动步骤 | 第62-63页 |
5.1.2 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63页 |
5.1.3 u-boot移植 | 第63-64页 |
5.1.4 启动文件的建立 | 第64-65页 |
5.1.5 内核镜像的生成 | 第65页 |
5.1.6 ramdisk镜像文件的制作 | 第65-68页 |
5.2 Android系统设备树文件 | 第68-70页 |
5.2.1 设备树文件 | 第68-69页 |
5.2.2 设备树文件的设计 | 第69-70页 |
5.3 FPGA部分uartlite IP核驱动程序设计 | 第70-74页 |
5.3.1 uartlite驱动程序架构 | 第70-71页 |
5.3.2 uartlite驱动程序设计 | 第71-74页 |
5.4 Web服务器的构建 | 第74-77页 |
5.4.1 Boa服务器与CGI的交互 | 第74-75页 |
5.4.2 Boa服务器的移植与测试 | 第75-77页 |
5.5 嵌入式网络摄像机的移植与搭建 | 第77-81页 |
5.5.1 嵌入式网络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 第77-79页 |
5.5.2 视频编码器mjpg-streamer的移植 | 第79-80页 |
5.5.3 mjpg-streamer的测试 | 第80-81页 |
5.6 用户监测中心设计 | 第81-88页 |
5.6.1 Web网页的程序设计 | 第81-86页 |
5.6.2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测试 | 第86-88页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