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页 |
| 1 前言 | 第9-1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 2.1 病例资料 | 第11页 |
| 2.1.1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 2.1.2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 2.1.3 转移性淋巴结影像标准 | 第11页 |
| 2.2 MRI扫描序列及参数 | 第11-12页 |
| 2.2.1 扫描序列 | 第11-12页 |
| 2.2.2 扫描参数 | 第12页 |
| 2.3 DKI、DWI后处理 | 第12-13页 |
| 2.3.1 DKI参数后处理 | 第12页 |
| 2.3.2 DWI参数后处理 | 第12-13页 |
| 2.4 参数的计算 | 第13页 |
| 2.5 新辅助化疗 | 第13页 |
| 2.6 疗效评估 | 第13-14页 |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14页 |
| 3 结果 | 第14-19页 |
| 3.1 患者临床特点、分组 | 第14-15页 |
| 3.2 有效组和无效组的最短径退缩率、ADC值、MD值、MK值的对比 | 第15-18页 |
| 3.3 ROC曲线的结果 | 第18-19页 |
| 4 讨论 | 第19-23页 |
| 4.1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影像学诊断效能 | 第20页 |
| 4.2 关于DKI技术 | 第20-21页 |
| 4.3 DKI、DWI参数预测淋巴结疗效的综合讨论 | 第21-23页 |
| 4.4 局限性 | 第23页 |
| 5 结论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 综述 | 第28-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