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基于IEEE802.15.4a模型的UWB信道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IEEE 802.15.3a/4a发展历程简介第10-11页
   ·IEEE 802.15.4a模型背景和目标第11页
   ·论文内容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无线通信信道特征及IEEE802.15.4a模型第13-25页
   ·无线通信信道传输原理第13-20页
     ·大尺度传播模型第13-15页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第13-14页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第14-15页
     ·多径延时第15-18页
       ·冲激响应模型第15-16页
       ·多径时延的参数第16-17页
         ·时间色散参数第16-17页
         ·相关带宽第17页
       ·S-V模型第17-18页
     ·小尺度衰落第18-20页
       ·小尺度衰落概念第18页
       ·小尺度衰落的类型第18-19页
       ·小尺度衰落信号振幅的分布类型第19-20页
         ·Rayleigh衰落分布第19-20页
         ·Ricean衰落分布第20页
         ·Nakagami分布第20页
   ·IEEE 802.15.4a模型应用环境及相关参数第20-25页
     ·应用环境及其特点第21-22页
       ·室内住宅第21页
       ·室内办公室第21页
       ·工业环境第21页
       ·室外第21页
       ·农业区域/农场第21-22页
     ·信道模型及其参数第22-24页
       ·大尺度路径损耗模型第22页
       ·多径延时模型第22-24页
       ·小尺度衰落模型第24页
     ·信道的实现第24-25页
第三章 UWB信道测量技术及方法第25-40页
   ·时域信道测量第25-27页
     ·原理第25页
     ·仪表简介第25-27页
       ·脉冲信号发生器第25-26页
       ·数字示波器第26-27页
   ·频域信道测量第27-37页
     ·原理第27-28页
     ·反射与传输特性及其参数第28-30页
       ·反射特性参数第28-29页
       ·传输特性参数第29页
       ·S参数第29-30页
     ·网络分析仪测量原理第30-33页
       ·组成及工作原理第30-31页
       ·激励源第31页
       ·信号分离装置第31-32页
       ·接收机第32页
       ·显示处理单元第32-33页
     ·校准第33-37页
       ·网分仪测量误差种类第33页
       ·测量误差模型第33-35页
       ·校准原理及类型第35-37页
       ·电子校准件第37页
   ·两种测量技术比较第37-38页
   ·IEEE 802.15.4a的测量建议第38-40页
     ·小尺度衰落第38页
     ·大尺度衰落第38页
     ·须确定的参数第38-39页
     ·测试设备第39-40页
第四章 测量环境搭建及测量过程第40-68页
   ·测量计划第40页
   ·测量目的第40-41页
   ·测量依据第41页
   ·测量内容第41-59页
     ·测量方法第41-46页
       ·矢量网络分析仪第42-43页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选择第42-43页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参数设置第43页
         ·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第43页
       ·全向天线第43-45页
       ·远程控制终端第45-46页
     ·测量辅助工具清单第46页
     ·测量环境第46-48页
       ·测量场景设置第46-47页
       ·测量点选择原则第47页
       ·测量时间估算及人员任务分配原则第47-48页
         ·测量时间估算第47页
         ·人员任务分配原则第47-48页
       ·测量数据原始记录表第48页
     ·测量过程第48-59页
       ·暗室测量第48-50页
         ·全电波暗室介绍第48-49页
         ·测量目的第49页
         ·测量设计第49-50页
         ·测量过程第50页
       ·室内居住环境第50-52页
       ·室内办公环境第52-57页
         ·开间大办公室第52页
         ·开间小办公室第52-53页
         ·闭间办公室第53-54页
         ·大会议室第54页
         ·小会议室第54-55页
         ·走廊第55-56页
         ·实验区第56页
         ·穿透第56-57页
       ·室外开阔地环境第57-58页
       ·行业环境第58-59页
         ·汽车车厢环境第58-59页
         ·地下车库环境第59页
   ·测量结果第59-68页
     ·暗室测量第60-61页
     ·室内居住环境第61-62页
     ·室内办公环境第62-66页
       ·开间大办公室第62页
       ·开间小办公室第62-63页
       ·闭间办公室第63页
       ·大会议室第63-64页
       ·小会议室第64页
       ·走廊第64-65页
       ·实验区第65页
       ·穿透第65-66页
     ·室外开阔地环境第66页
     ·行业环境第66-68页
       ·汽车车厢环境第66-67页
       ·地下车库环境第67-68页
第五章 总结第68-70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68页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PON在小区网络接入中的应用
下一篇:开封移动网软交换端局扩容工程方案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