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广场舞历史溯源及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8-28页 |
第一节 广场舞的历史溯源 | 第8-13页 |
一、交感巫术和祭祀,农业劳作生发人类舞蹈欲 | 第8-9页 |
二、宫廷雅乐和俗乐,礼制教化夯实跳舞的“政治规矩” | 第9-10页 |
三、百戏和清商乐,人的觉醒催舞蹈的人文主义精神 | 第10页 |
四、舞乐和器乐规制舞蹈的乐理基础 | 第10-11页 |
五、“舞学”诞生,舞蹈原来是一门学问 | 第11页 |
六、市民文艺催生商业舞蹈,舞蹈艺术从庙堂之高延伸江湖草野 | 第11-12页 |
七、佛教舞蹈和戏曲舞蹈,中国舞蹈style | 第12页 |
八、西方现代舞蹈的传入与融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广场舞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3-28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为人际关系搭桥 | 第13-14页 |
二、关系框架论,合并同类“对象” | 第14-15页 |
三、问题整合理论、不确定性减少理论,融入“舞蹈圈” | 第15-16页 |
四、预测结果评价论,跳舞的生理意义 | 第16页 |
五、关系传播论,朋友的邀约 | 第16-17页 |
六、社会交换论,人脉之归宿 | 第17页 |
七、社会网中层理论、因果模型理论的概述 | 第17-28页 |
第二章 自我中心社会网角度的城市广场舞人际传播测量 | 第28-69页 |
第一节 人际传播测量之传播内容 | 第43-46页 |
第二节 人际传播测量之传播频率 | 第46-69页 |
第三章 整体社会网角度的城市广场舞人际关系测量 | 第69-97页 |
第一节 人际关系测量之节点异质性和趋同性 | 第69-88页 |
第二节 人际关系测量之节点中心性 | 第88-97页 |
第四章 人际传播对人际关系建构、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测量 | 第97-110页 |
第一节 传播符号选择与人际关系建立多元回归分析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传播方式与节点数量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传播频次与节点数量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1-103页 |
第四节 节点距离与节点数量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3-105页 |
第五节 人际关系确立的节点冲突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5-107页 |
第六节 传播频次与节点强度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7-108页 |
第七节 传播内容与节点强度多元回归分析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0-112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城市广场舞人际关系建构研究基于济南市、潍坊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调查问卷 | 第114-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