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导电高分子及其纳米结构简介 | 第11-12页 |
1.2 导电高分子纳米结构的合成 | 第12-18页 |
1.2.1 硬模板法 | 第13-15页 |
1.2.2 软模板方法 | 第15-17页 |
1.2.3 其他模板法 | 第17-18页 |
1.3 导电高分子纳米结构的生物学应用 | 第18-22页 |
1.3.1 导电高分子纳米结构用于生物传感器 | 第18-20页 |
1.3.2 导电高分子纳米结构用于组织工程 | 第20-22页 |
1.4 生物分子:多巴胺和生物素 | 第22-26页 |
1.4.1 多巴胺 | 第22-24页 |
1.4.2 生物素 | 第24-26页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 第28-40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9-30页 |
2.2.2 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30页 |
2.2.3 样品表征方法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纤维结构的形貌及其成分表征 | 第30-31页 |
2.3.2 溶液的pH对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电流强度对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 多巴胺浓度对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5 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纤维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34-38页 |
2.3.6 氧化还原特性和阻抗特性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纤维结构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40-51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1-43页 |
3.2.2 体外矿化实验 | 第43页 |
3.2.3 蛋白质吸附实验 | 第43-44页 |
3.2.4 细胞实验 | 第44-4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5-49页 |
3.3.1 体外矿化实验 | 第45-47页 |
3.3.2 蛋白质吸附结果 | 第47-48页 |
3.3.3 细胞实验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聚吡咯/生物素纳米锥结构的制备及细胞捕获/释放的研究 | 第51-60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2.1 实验材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2 聚吡咯/生物素纳米锥结构的制备 | 第53-54页 |
4.2.3 EpCAM抗体接枝 | 第54页 |
4.2.4 样品表征方法 | 第54页 |
4.2.5 细胞实验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4.3.1 聚吡咯/生物素纳米锥结构的形貌及化学成分 | 第55-57页 |
4.3.2 聚吡咯/生物素纳米锥结构的氧化还原特性 | 第57页 |
4.3.3 聚吡咯/生物素纳米锥结构捕获/释放细胞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