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二)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6页
        (三) 综述第16页
    三、研究框架第16-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案例分析法第17-18页
        (二) 图形框架法第18页
        (三) 定性分析法第18页
    五、文章的创新之处及其不足第18-20页
        (一) 文章的创新之处第18页
        (二) 文章的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必要性分析第20-30页
    一、商业银行转型升级需要第20-22页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需要第22-30页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第22-24页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分析第24-30页
第三章 国内现有投贷联动模式分析第30-38页
    一、投贷主体结合模式第30-33页
        (一) 直接股权投资模式第30页
        (二) 绕道直接投资模式第30-32页
        (三) “明股实债”模式第32-33页
    二、投贷主体分离模式第33-35页
        (一) “投贷联盟”模式第33-34页
        (二) 贷款选择权模式第34-35页
    三、我国当前投贷联动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5-38页
第四章 国外成功投贷联动模式的借鉴第38-44页
    一、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分析第38-40页
        (一) 直接投资第38-39页
        (二) 间接投资第39-40页
    二、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模式分析第40-41页
    三、国外成功投贷联动模式的启示第41-44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与园区平台的投贷联动模式设计第44-54页
    一、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事业部第44-45页
    二、构建科技金融事业服务部的体系框架第45-48页
        (一) 职能部门设计第45-46页
        (二) 数据库建设第46-47页
        (三) 评价系统构建第47-48页
    三、构建商业银行与园区平台投贷联动模式第48-52页
        (一) 银行与园区平台投贷联动模式设计第48-50页
        (二) 产品体系设计第50-52页
    四、银行与园区平台投贷联动的风险防范第52-54页
        (一) 制定园区的准入标准第52-53页
        (二) 设置防火墙第53页
        (三) 建立贷后风险预警机制第53-54页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4-58页
    一、结论第54-55页
    二、政策建议第55-58页
        (一) 规范园区平台的运作第55页
        (二)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第55-56页
        (三) 多渠道挖掘客户资源第56页
        (四)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第56页
        (五) 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
下一篇:我国主板上市公司退市财务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