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房颤的相关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维生素D的相关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3 维生素D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2.3 入选与剔除标准 | 第14-15页 |
2.4 实验室检测 | 第15-18页 |
2.4.1 25OHVD3的测定 | 第15页 |
2.4.2 常规指标测定 | 第15页 |
2.4.3 VDR基因rs2228570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 | 第15-18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19-23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9页 |
3.2 正常对照组、房颤患者组 25OHVD3水平、VDR基因RS2228570多态性情况 | 第19-20页 |
3.3 房颤患者 25OHVD3水平与其它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0-22页 |
3.4 房颤患者VDR基因RS2228570不同基因型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3-29页 |
4.1 25OHVD3水平与房颤发病的关系 | 第23-24页 |
4.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的关系 | 第24-25页 |
4.3 维生素D与房颤发病关系可能的机制。 | 第25-29页 |
4.3.1 维生素D缺陷对心脏电生理的作用与房颤发病的关系 | 第25-26页 |
4.3.2 维生素D的抗炎症作用与房颤发病的关系 | 第26-27页 |
4.3.3 维生素D对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4.3.4 维生素D对RAAS的作用 | 第28-2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7页 |
综述 | 第3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