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Fe(Ⅱ)/亚硫酸盐氧化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化As(Ⅲ)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砷污染研究现状第9-16页
        1.1.1 砷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9-10页
        1.1.2 含砷废水的处理第10-11页
        1.1.3 As(Ⅲ)的氧化第11-16页
    1.2 亚硫酸盐氧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亚硫酸盐废水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Fe(Ⅱ)/S(Ⅳ)反应体系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Fe(Ⅱ/As(Ⅲ))/S(Ⅳ)体系降解水体污染物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第20-27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2.3 储备液的配置第22页
    2.4 实验分析与计算第22-27页
        2.4.1 As(V)及总砷的浓度测定第22-24页
        2.4.2 Fe(Ⅱ)及总铁的浓度测定第24-25页
        2.4.3 亚硫酸根(S(Ⅳ))的浓度测定第25页
        2.4.4 染料的浓度测定第25-26页
        2.4.5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第26页
        2.4.6 离子平衡态浓度计算第26-27页
第三章 Fe(Ⅱ)/亚硫酸盐反应体系氧化能力初步研究第27-36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28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8-35页
        3.3.1 Fe(Ⅱ)/S(Ⅳ)体系的脱色能力研究第28页
        3.3.2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28-30页
        3.3.3 溶液pH的影响第30-32页
        3.3.4 铁离子配体的影响第32-34页
        3.3.5 自由基捕获剂的影响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Fe(Ⅱ)/亚硫酸盐氧化体系转化三价砷机理研究第36-48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实验部分第36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6-47页
        4.3.1 As(Ⅲ)/S(Ⅳ)的共氧化第36-38页
        4.3.2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38-40页
        4.3.3 溶液pH的影响第40-41页
        4.3.4 铁离子物种分析及其配体的影响第41-44页
        4.3.5 自由基捕获剂的影响第44-46页
        4.3.6 反应机理讨论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论文新颖之处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实践困境研究
下一篇:平潭海岛土壤元素的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