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1.2.1 手指语识别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孤立词手语识别研究 | 第11-12页 |
1.2.3 连续手语识别研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动机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论文研究动机 | 第13-14页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第2章 连续手语识别的基本问题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手语词模型和运动连接模型 | 第17-26页 |
2.2.1 基于CRF的手语词模型和运动连接词模型 | 第17-22页 |
2.2.1.1 CRF模型介绍 | 第18-21页 |
2.2.1.2 手语词模型构建与运动连接词模型构建 | 第21-22页 |
2.2.1.3 手语词分类任务 | 第22页 |
2.2.2 基于DTW算法的手语词模型和运动连接模型 | 第22-26页 |
2.2.2.1 DTW算法介绍 | 第22-24页 |
2.2.2.2 手语词模型构建与运动连接词模型构建 | 第24-26页 |
2.2.2.3 手语词分类任务 | 第26页 |
2.3 手语词边界检测算法 | 第26-30页 |
2.3.1 阈值法 | 第27-28页 |
2.3.2 轨迹分割法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加权HMM的手语词模型与运动连接词模型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HMM简介 | 第31-34页 |
3.3 加权HMM | 第34-36页 |
3.4 手语词模型构建与运动连接词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3.4.1 手语词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3.4.2 运动连接词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3.5 加入运动轨迹长度约束的分类模型 | 第38-39页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6.1 基于HMM的手语词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9-40页 |
3.6.2 改进的手语词模型有效性对比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HMM与Level Building的连续手语识别算法 | 第43-57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基于Level Building的手语词边界检测算法 | 第43-46页 |
4.3 Level Building算法中的三个问题 | 第46-50页 |
4.4 LB-HMM算法的加速算法 | 第50-53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连续中国手语识别系统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Kinect输入模块 | 第57-59页 |
5.3 手语特征提取模块 | 第59-61页 |
5.3.1 运动轨迹特征 | 第59-60页 |
5.3.2 手形变化特征 | 第60-61页 |
5.4 手语识别模块 | 第61-62页 |
5.5 系统开发环境与系统界面 | 第62-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