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肌电信号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电刺激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肌电刺激脉冲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6-25页 |
| 2.1 肌电信号产生机理及其特征 | 第16-17页 |
| 2.1.1 肌电信号产生机理 | 第16页 |
| 2.1.2 肌电信号基本特性 | 第16-17页 |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0页 |
| 2.2.1 表面肌电信号提取模块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 2.2.2 肌电刺激脉冲波输出模块设计方案 | 第19-20页 |
| 2.3 系统元器件选型 | 第20-25页 |
| 2.3.1 微控制器芯片选型 | 第20页 |
| 2.3.2 其他外围器件选型 | 第20-25页 |
| 第三章 肌电刺激脉冲仪硬件系统设计 | 第25-45页 |
| 3.1 硬件总体设计框架结构 | 第25页 |
| 3.2 表面肌电信号提取模块电路设计 | 第25-29页 |
| 3.2.1 仪表放大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 3.2.2 20Hz高通滤波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 3.2.3 50Hz工频陷波电路设计 | 第27页 |
| 3.2.4 500Hz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 3.2.5 后级放大电路设计 | 第28页 |
| 3.2.6 电位抬升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 3.3 表面肌电信号提取模块电路仿真分析 | 第29-33页 |
| 3.3.1 仪表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 第29-30页 |
| 3.3.2 20Hz高通滤波电路仿真分析 | 第30页 |
| 3.3.3 50Hz工频陷波电路仿真分析 | 第30-31页 |
| 3.3.4 500Hz低通滤波电路仿真分析 | 第31-32页 |
| 3.3.5 后级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 第32页 |
| 3.3.6 滤波电路整体模块仿真分析 | 第32-33页 |
| 3.3.7 电位抬升电路仿真分析 | 第33页 |
| 3.4 微处理器外围控制电路模块设计 | 第33-37页 |
| 3.4.1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 3.4.2 存储电路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 3.4.3 串口传输电路模块设计 | 第37页 |
| 3.5 肌电刺激脉冲波输出模块电路设计 | 第37-40页 |
| 3.5.1 升压模块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 3.5.2 功率放大模块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 3.5.3 肌电刺激脉冲波输出模块完整工作原理介绍 | 第39-40页 |
| 3.6 电源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 3.7 系统PCB设计 | 第42-43页 |
| 3.8 本设计PCB板元器件布局布线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肌电刺激脉冲仪软件设计 | 第45-54页 |
| 4.1 系统开发环境及功能模块设计 | 第45页 |
| 4.2 单片机初始化 | 第45-48页 |
| 4.3 肌电刺激脉冲波输出程序设计 | 第48-53页 |
| 4.4 数据传输软件设计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肌电刺激脉冲仪系统测试 | 第54-58页 |
| 5.1 表面肌电信号提取模块测试 | 第54-56页 |
| 5.1.1 滤波电路测试结果 | 第54-55页 |
| 5.1.2 健肢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 5.2 肌电刺激脉冲波输出模块测试结果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