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一) 本课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10页 |
1. 有利于丰富广西边疆经济史的研究 | 第10页 |
2. 研究戎圩的历史,也是促进产业转移的需要 | 第10页 |
3. 丰富圩镇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4. 有利于城镇规划 | 第10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和广西圩镇史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国外研究论述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论述 | 第12-13页 |
3. 广西圩镇史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资料来源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戎圩古镇兴起的原因和商业的繁荣 | 第16-24页 |
(一) 自然地理因素 | 第16-18页 |
1. 水运交通 | 第16页 |
2. 区位优势 | 第16-17页 |
3. 广阔的农业腹地 | 第17-18页 |
(二) 社会人文因素 | 第18-21页 |
1. 商业人口的迁移 | 第18-20页 |
2. 地区的开发 | 第20页 |
3. 军事因素 | 第20-21页 |
(三) 戎圩商业的繁荣 | 第21-24页 |
二、戎圩古镇的商业要素 | 第24-45页 |
(一) 戎圩古镇的显性商业要素 | 第24-29页 |
1. 广西圩镇发展史以及一般古镇的构成要素 | 第24-25页 |
2. 戎圩古镇的显性商业要素 | 第25-29页 |
(二) 商人三位一体的追求 | 第29-30页 |
1. 物质财富方面 | 第29页 |
2. 精神需求方面 | 第29页 |
3. 文化教育方面 | 第29-30页 |
(三) 隐形商业要素 | 第30-45页 |
1. 政府的作用 | 第31-34页 |
2. 商人会馆的管理功能 | 第34-38页 |
3. 近代商会的作用 | 第38-43页 |
4. 神灵崇拜和信仰风俗的作用 | 第43-45页 |
三、戎圩的行业门类和与外部的经济联系——以粤东会馆碑刻为依据的分析 | 第45-59页 |
(一) 从戎圩粤东会馆碑刻看清朝时戎圩的行业门类 | 第45-51页 |
1. 小百货,即杂货店 | 第47页 |
2. 各类土特产的专门性收购店 | 第47-48页 |
3. 较大的手工作坊 | 第48页 |
4. 典当银行业 | 第48页 |
5. 水面业 | 第48-49页 |
6. 船运业和船筏业 | 第49-51页 |
(二) 戎圩与外部粤商的联系 | 第51-59页 |
1. 桂东南圩镇粤商 | 第56页 |
2. 桂南圩镇粤商 | 第56-57页 |
3. 桂东北圩镇粤商 | 第57页 |
4. 桂西圩镇粤商 | 第57页 |
5. 广东粤商 | 第57-59页 |
四、关于戎圩商业圈碑刻资料历史价值的认识及开发保护建议 | 第59-66页 |
(一) 碑刻的分类 | 第59-60页 |
1. 捐款碑 | 第59页 |
2. 告示碑 | 第59-60页 |
3. 叙事碑 | 第60页 |
(二) 碑刻的撰碑人、立碑人 | 第60-62页 |
1. 撰碑人分类 | 第60-61页 |
2. 立碑人分类 | 第61-62页 |
(三) 碑刻的保护现状和问题 | 第62-63页 |
(四) 科学保护碑刻——建立碑刻电子数据库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