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扩频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超短波扩频通信概述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态势 | 第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编码与调制分系统原理及建模仿真 | 第15-42页 |
2.1 引言 | 第15-16页 |
2.2 信道编译码模型 | 第16-23页 |
2.2.1 分组码模型 | 第16-20页 |
2.2.2 卷积码模型 | 第20-23页 |
2.3 扩展频谱模型 | 第23-30页 |
2.3.1 直接序列扩频模型 | 第23-27页 |
2.3.2 跳频扩频模型 | 第27-30页 |
2.4 调制解调模型 | 第30-37页 |
2.4.1 BPSK调制模型 | 第30-33页 |
2.4.2 QPSK调制模型 | 第33-35页 |
2.4.3 MSK调制模型 | 第35-37页 |
2.5 同步模型 | 第37-41页 |
2.5.1 载波同步 | 第37-39页 |
2.5.2 码元同步 | 第39-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无线信道建模与信道均衡技术研究 | 第42-68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 | 第43-45页 |
3.2.1 信道传播损耗 | 第43页 |
3.2.2 相干带宽与相干时间 | 第43-44页 |
3.2.3 多普勒频移 | 第44-45页 |
3.3 大尺度衰落下的传播损耗模型 | 第45-51页 |
3.3.1 自由空间损耗及其修正模型 | 第45-47页 |
3.3.2 地面双线反射及其修正模型 | 第47-49页 |
3.3.3 两种绕射损耗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3.3.4 对流层散射模型 | 第50-51页 |
3.4 小尺度衰落下的误码计算模型 | 第51-61页 |
3.4.1 平坦瑞利衰落模型 | 第51-55页 |
3.4.2 平坦莱斯衰落模型 | 第55-58页 |
3.4.3 C.Loo信道衰落模型 | 第58-59页 |
3.4.4 频率选择性信道衰落模型 | 第59-61页 |
3.5 信道均衡技术 | 第61-67页 |
3.5.1 LMS均衡 | 第61-62页 |
3.5.2 CMA均衡 | 第62-65页 |
3.5.3 变步长盲均衡 | 第65-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机载超短波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模型设计 | 第68-83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效能评估流程与关键点 | 第69-73页 |
4.3 通信覆盖能力评估模型设计 | 第73-76页 |
4.3.1 空-空传播模式评估模型 | 第74-75页 |
4.3.2 空-地传播模式评估模型 | 第75-76页 |
4.4 组网能力评估模型设计 | 第76-77页 |
4.5 链路传输能力评估模型设计 | 第77-79页 |
4.5.1 链路误码性能评估模型 | 第77-78页 |
4.5.2 链路重传性能评估模型 | 第78-79页 |
4.6 抗干扰能力评估模型设计 | 第79-82页 |
4.6.1 抗阻塞式干扰评估模型 | 第79-81页 |
4.6.2 抗瞄准式干扰评估模型 | 第81页 |
4.6.3 抗跟踪式干扰评估模型 | 第81-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基于C++的通信效能评估仿真软件实现 | 第83-96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软件开发流程 | 第83-89页 |
5.2.1 面向对象程序思想 | 第83-84页 |
5.2.2 软件架构与模块化 | 第84-85页 |
5.2.3 类的设计与实现 | 第85-89页 |
5.3 软件功能展示 | 第89-95页 |
5.3.1 软件主界面 | 第89-90页 |
5.3.2 仿真参数配置 | 第90-92页 |
5.3.3 仿真演示 | 第92-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6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