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5井区百口泉组低渗油藏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3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油田地质特征 | 第15-38页 |
2.1 小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15-16页 |
2.2 构造特征描述 | 第16-17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17-18页 |
2.4 储层特征与测井四性关系 | 第18-27页 |
2.4.1 物性特征 | 第18页 |
2.4.2 四性关系 | 第18-22页 |
2.4.3 储层非均质性 | 第22-24页 |
2.4.4 含油饱和度解释 | 第24-27页 |
2.5 储集空间类型 | 第27-30页 |
2.5.1 储层类型 | 第27-28页 |
2.5.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28-30页 |
2.6 油藏温压系统 | 第30页 |
2.7 流体性质 | 第30-31页 |
2.8 油藏类型 | 第31-36页 |
2.8.1 油水界面深度 | 第31-33页 |
2.8.2 油水过渡带高度预测 | 第33-35页 |
2.8.3 油水过渡带分带 | 第35-36页 |
2.8.4 油藏类型 | 第36页 |
2.9 储量计算 | 第36-38页 |
第3章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 第38-45页 |
3.1 低渗低速非线性渗流特征及渗流方程 | 第38-39页 |
3.2 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 | 第39-43页 |
3.3 低速非达西渗流的临界条件分析 | 第43页 |
3.4 低渗透油藏渗流的产能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第4章 开发动态 | 第45-59页 |
4.1 开发概况 | 第45页 |
4.2 产能评价及产能影响因素 | 第45-55页 |
4.2.1 产能评价 | 第46-48页 |
4.2.2 产能控制因素 | 第48-55页 |
4.2.3 产能评价小结 | 第55页 |
4.3 油藏含水特点 | 第55-57页 |
4.4 地层压力特征 | 第57-59页 |
第5章 注水开发方式优选 | 第59-75页 |
5.1 衰竭式开发 | 第59-60页 |
5.2 开发方式论证 | 第60-63页 |
5.3 注水开发方式 | 第63-71页 |
5.3.1 滞后注水 | 第63-64页 |
5.3.2 同步注水 | 第64-65页 |
5.3.3 超前注水 | 第65-69页 |
5.3.4 周期注水 | 第69-71页 |
5.4 数值模拟方法优选注水开发方式 | 第71-75页 |
第6章 方案设计及优化 | 第75-99页 |
6.1 技术政策论证 | 第75-95页 |
6.1.2 开发层系 | 第75-76页 |
6.1.3 合理井网密度确定 | 第76-82页 |
6.1.4 合理井距确定 | 第82-86页 |
6.1.5 经济极限参数确定 | 第86-88页 |
6.1.6 注采压力系统 | 第88-91页 |
6.1.7 合理注采比研究 | 第91-94页 |
6.1.8 合理油水井数比确定 | 第94-95页 |
6.2 注采结构调整 | 第95-97页 |
6.2.1 调整措施原则 | 第96-97页 |
6.2.2 生产井分类措施 | 第97页 |
6.3 结论及建议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