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化旅游理念的民族风情公园设计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土家族风情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7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2 民族风情公园相关理论概述 | 第9-15页 |
2.1 文化旅游理念的概念 | 第9页 |
2.2 民族风情公园的概念 | 第9-11页 |
2.2.1 民族风情公园与民族主题公园 | 第10-11页 |
2.3 民族风情公园景观论述 | 第11-15页 |
2.3.1 民族风情公园景观的内涵 | 第11-12页 |
2.3.2 民族风情公园景观构建 | 第12-13页 |
2.3.2.1 风情公园的适应性特征 | 第13页 |
2.3.2.2 风情公园的脆弱性特征 | 第13页 |
2.3.3 民族风情公园与低影响交通 | 第13-14页 |
2.3.4 民族风情公园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 第14页 |
2.3.5 民族风情公园绿地功能复合化 | 第14页 |
2.3.6 民族风情公园的经济效益 | 第14-15页 |
3 民族文化与公园建设 | 第15-17页 |
3.1 民族文化与旅游感知印象 | 第15-16页 |
3.2 民族文化与公园生态系统的关系 | 第16页 |
3.3 民族文化与公园人文景观的关系 | 第16-17页 |
4 民族风情公园景观构建方式 | 第17-20页 |
4.1 民族风情公园整体布局方式 | 第17页 |
4.2 民族风情公园景观空间布置 | 第17-20页 |
4.2.1 景观过渡空间 | 第17-18页 |
4.2.2 景观空间序列 | 第18页 |
4.2.3 景观轴线的应用 | 第18页 |
4.2.4 景观节点的排列方式 | 第18-20页 |
5 民族风情公园案例分析 | 第20-28页 |
5.1 新建云南民族村村寨工程 | 第20-21页 |
5.2 澜沧拉祜族风情园 | 第21-23页 |
5.3 美国“丹麦城” | 第23-24页 |
5.4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第24-26页 |
5.5 菲律宾文化村 | 第26-28页 |
6 结语 | 第28-29页 |
7 设计说明 | 第29-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个人简介 | 第36-37页 |
导师简介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录——设计图纸 | 第3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