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生物复合材料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犄角的组成成分及结构 | 第10-11页 |
1.3 犄角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牛科动物犄角的力学性能 | 第12页 |
1.3.2 犄角组分和微观结构研究 | 第12-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2 犄角的宏观结构及有限元分析 | 第17-28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牦牛角在正面冲击下的刚度及断裂韧性分析 | 第17-21页 |
2.2.1 牦牛角的模型建立 | 第17-18页 |
2.2.2 正面冲击时牦牛角锥形结构对牦牛角刚度的影响 | 第18-21页 |
2.3 牦牛角正面冲击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21-24页 |
2.3.1 关于有限元 | 第21页 |
2.3.2 不同倾斜度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 | 第21-23页 |
2.3.3 不同加载方式对模型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水牛角和绵羊角的外形分析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犄角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质测试 | 第28-3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试样的选取 | 第28-30页 |
3.3 实验仪器和方法介 | 第30-31页 |
3.3.1 MTS 858 液压伺服力学测试机 | 第30页 |
3.3.2 高斯滤波的介绍 | 第30-31页 |
3.4 压缩实验 | 第31-33页 |
3.4.1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3.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5 三点弯曲实验 | 第33-35页 |
3.5.1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三种犄角微结构观察实验 | 第36-41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36-37页 |
4.3 牛科动物犄角结构实验观察试样及准备 | 第37页 |
4.4 三种牛科动物犄角结构观察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7-40页 |
4.4.1 水牛角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4.4.2 牦牛角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39页 |
4.4.3 绵羊角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犄角的微结构模型分析 | 第41-53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采用能量法对片状堆叠微结构的分析 | 第41-45页 |
5.2.1 模型的建立和拔出能分析 | 第42-44页 |
5.2.2 用剪滞理论对圆片尺寸的分析 | 第44-45页 |
5.3 绕孔结构纤维拔出力分析 | 第45-48页 |
5.3.1 单根纤维的拔出力分析 | 第46页 |
5.3.2 绕孔模型简化分析 | 第46-48页 |
5.4 纵向延伸孔洞结构分析 | 第48-51页 |
5.4.1 模型计算 | 第49-50页 |
5.4.2 两种模型的有限元计算 | 第50-51页 |
5.5 犄角微结构对宏观力学行为的若干解释 | 第51-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犄角骨芯的多孔结构分析 | 第53-60页 |
6.1 引言 | 第53页 |
6.2 正六边形蜂窝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6.3 蜂窝结构纵向拉(压)模量的计算 | 第54-55页 |
6.4 蜂窝结构横向剪切模量计算 | 第55-59页 |
6.4.1 剪力在蜂窝壁上的传递 | 第55-56页 |
6.4.2 蜂窝结构相当剪切模量Gzx的计算 | 第56-57页 |
6.4.3 蜂窝结构相当剪切模量Gzy的计算 | 第57-5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7.1 结论 | 第60-61页 |
7.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