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内外简牍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简牍展示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6-17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历史文化研究 | 第19-37页 |
第一节 中国简牍研究概述 | 第19-21页 |
一、中国简牍研究的两个阶段 | 第19-20页 |
二、中国简牍发掘的特点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概况 | 第21-26页 |
一、战国楚简 | 第21-23页 |
二、秦简 | 第23页 |
三、汉简 | 第23-25页 |
四、三国两晋吴简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中的文化要素探究 | 第26-36页 |
一、简牍帛书中的古代文书 | 第26页 |
二、简牍帛书中的古代典籍与古代思想、学术史 | 第26-27页 |
三、简牍帛书中的文字 | 第27-28页 |
四、简牍制度研究 | 第28-3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理论研究 | 第37-73页 |
第一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的特征 | 第37-41页 |
一、文史类博物馆展示的特征与设计要点 | 第37页 |
二、湖南出土简牍展的特征 | 第37-41页 |
第二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构成要素 | 第41-63页 |
一、展示空间 | 第41-46页 |
二、展示平面 | 第46-48页 |
三、新媒体展示手法 | 第48-51页 |
四、色彩和照明 | 第51-58页 |
五、道具和陈列 | 第58-63页 |
第三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原则 | 第63-69页 |
一、提炼简牍的形式美 | 第63-68页 |
二、把握简牍的内容美 | 第68-69页 |
第四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步骤 | 第69-71页 |
一、展示设计程序 | 第69-70页 |
二、展示总体设计 | 第70-7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方案实例探究 | 第73-83页 |
第一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概况 | 第73-74页 |
一、项目背景 | 第73页 |
二、展示要求 | 第73-74页 |
第二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设计理念 | 第74-76页 |
一、历史元素的提炼创新 | 第74-75页 |
二、历史文化的语义叙说 | 第75-76页 |
三、文化精神的继承升华 | 第76页 |
第三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空间划分与流线设计 | 第76-78页 |
一、布展大纲概述 | 第76-77页 |
二、展示线索和空间划分 | 第77-78页 |
第四节 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示设计空间节点与亮点 | 第78-82页 |
一、序厅形象空间 | 第78页 |
二、湖南寻简空间 | 第78-79页 |
三、湘楚简牍空间 | 第79-80页 |
四、洞庭秦简空间 | 第80-81页 |
五、两汉简牍空间 | 第81页 |
六、三国简牍空间 | 第81-82页 |
七、晋代简牍空间 | 第8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读研期间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论文著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