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序言 | 第1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6页 |
第一部分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和七氟烷后处理的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6-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37页 |
1 论理审批 | 第26页 |
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3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28-37页 |
3.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3.2 实验场所 | 第28页 |
3.3 实验分组及干预措施 | 第28-30页 |
3.4 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3.5 检测指标参数 | 第33-36页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5页 |
1 实验动物存活情况 | 第37页 |
2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第37页 |
3 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改变 | 第37-40页 |
4 心律失常变化 | 第40-42页 |
5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 | 第42-44页 |
6 心肌梗死面积 | 第44-45页 |
7 心脏损伤生物学标志物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部分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和七氟烷后处理的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 | 第46-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63页 |
1 论理审批 | 第46页 |
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3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48-63页 |
结果 | 第63-68页 |
1 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 | 第63-64页 |
2 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 第64-65页 |
3 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 第65-67页 |
4 心脏凋亡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3页 |
一、研究背景及实验设计 | 第69-73页 |
第一部分 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1 血流动力学 | 第73-74页 |
2 心律失常 | 第74-75页 |
3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 | 第75-76页 |
4 心肌梗死面积 | 第76-77页 |
5 心肌生物学标志物 | 第77-79页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1 炎症细胞因子与心脏保护 | 第79-80页 |
2 炎症信号通路与心脏保护 | 第80-82页 |
3 细胞凋亡与心脏保护 | 第82-84页 |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 | 第84-85页 |
本实验的创新性 | 第85页 |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综述 | 第99-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专利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获得科研立项 | 第110-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获奖项目 | 第111-112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