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纪映钟家世与生平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纪映钟家世渊源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纪映钟生平 | 第14-20页 |
一 国变前时期(1609 年—1643 年) | 第14-15页 |
二 游历四方时期(1644 年—1673 年) | 第15-18页 |
三 移居仪真时期(1674 年—1681 年)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纪映钟交游考 | 第20-40页 |
第一节 与遗民的交游 | 第20-26页 |
第二节 与官宦的交游 | 第26-35页 |
第三节 与画家的交游 | 第35-40页 |
第三章 《戆叟诗钞》研究 | 第40-54页 |
第一节 《戆叟诗钞》版本流传情况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戆叟诗钞》情感意蕴 | 第41-49页 |
一 民生之艰 | 第41-42页 |
二 黍离之悲 | 第42-45页 |
三 咏史怀古 | 第45-46页 |
四 酬唱赠答 | 第46-49页 |
第三节 《戆叟诗钞》艺术特色 | 第49-54页 |
一 擅用典故 | 第49-50页 |
二 长于对比 | 第50-51页 |
三 精于白描 | 第51-54页 |
第四章 纪映钟文学观 | 第54-60页 |
第一节 诗学观:承接“明七子”复古主义思潮,又有所因革 | 第54-56页 |
第二节 词学观:以稼轩风为旨归 | 第56-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纪映钟行年考 | 第70-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