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2章“营改增”及投标报价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营改增”概述 | 第19-22页 |
2.1.1 征税范围 | 第19-20页 |
2.1.2 计税方法 | 第20页 |
2.1.3 相关政策 | 第20-22页 |
2.2 建筑企业投标报价理论 | 第22-23页 |
2.2.1 投标报价的定义 | 第22页 |
2.2.2 投标报价程序 | 第22页 |
2.2.3 标价的计算与确定 | 第22-23页 |
2.3“营改增”对投标报价的影响 | 第23-26页 |
2.3.1 税负的变化 | 第24页 |
2.3.2 计税方法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投标报价的整体难度和风险增加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营改增”后投标报价前期工作 | 第27-39页 |
3.1 建筑企业投标报价决策过程 | 第27-28页 |
3.1.1 投标决策 | 第27页 |
3.1.2 报价决策 | 第27-28页 |
3.2“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标前成本测算 | 第28-29页 |
3.3“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投标态势分析 | 第29-37页 |
3.3.1 投标决策SWOT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3.3.2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SWOT分析模型 | 第31-34页 |
3.3.3 基于SWOT的投标态势综合分析 | 第34-35页 |
3.3.4 工程实例分析 | 第35-37页 |
3.4“营改增”后的报价策略和技巧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营改增”后投标报价的编制 | 第39-53页 |
4.1 建筑企业“营改增”后投标报价差异 | 第39-40页 |
4.2“营改增”过渡阶段计价方式 | 第40-41页 |
4.3“营改增”后投标报价的编制 | 第41-49页 |
4.3.1“营改增”后各项费用的调整 | 第41-45页 |
4.3.2 现行综合单价计价规则下“营改增”后投标报价的编制 | 第45-49页 |
4.4“营改增”后投标报价编制需注意的问题 | 第49-50页 |
4.4.1 明确税前造价和税金 | 第49页 |
4.4.2 综合考虑价税平衡点 | 第49-50页 |
4.4.3 甲供工程要合理选择计税方法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5章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营改增”报价预测 | 第53-67页 |
5.1 模型建立的理论原理 | 第53-56页 |
5.1.1 指数平滑法概述 | 第53页 |
5.1.2 模糊特征向量及贴近度 | 第53-54页 |
5.1.3 估算公式的原理及推导 | 第54-56页 |
5.2“营改增”后报价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5.2.1 隶属函数值的确定 | 第56-57页 |
5.2.2“营改增”后的报价预测的基本步骤 | 第57-58页 |
5.3 项目实例分析 | 第58-65页 |
5.3.1 待测工程概况 | 第58页 |
5.3.2 相似工程概况 | 第58-59页 |
5.3.3 检验相似工程 | 第59-63页 |
5.3.4 预测待测工程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