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产业融合 | 第18页 |
2.1.2 旅游产业融合 | 第18页 |
2.1.3 工业旅游 | 第18-19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产业链理论 | 第20页 |
2.2.3 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3 工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分析 | 第21-27页 |
3.1 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21-23页 |
3.1.1 动力引发 | 第21页 |
3.1.2 内力驱动 | 第21-22页 |
3.1.3 外力推动 | 第22-23页 |
3.2 融合发展的过程——价值链的重构 | 第23-25页 |
3.2.1 原价值链分解 | 第23页 |
3.2.2 新价值链重构 | 第23-24页 |
3.2.3 价值链的内部升级 | 第24-25页 |
3.3 融合发展的效应 | 第25-27页 |
3.3.1 基于旅游业的效应 | 第25页 |
3.3.2 基于工业的效应 | 第25-27页 |
4 辽宁省工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分析 | 第27-50页 |
4.1 辽宁省工业旅游资源评价 | 第27-37页 |
4.1.1 工业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第27-30页 |
4.1.2 工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30-37页 |
4.2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SWOT分析 | 第37-40页 |
4.2.1 优势 | 第37-38页 |
4.2.2 劣势 | 第38-39页 |
4.2.3 机遇 | 第39页 |
4.2.4 挑战 | 第39-40页 |
4.3 辽宁省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 第40-50页 |
4.3.1 工业旅游的现状特征 | 第40-43页 |
4.3.2 典型案例介绍及分析 | 第43-47页 |
4.3.3 工业旅游的融合路径 | 第47-50页 |
5 辽宁省工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度及效应评价 | 第50-55页 |
5.1 工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算 | 第50-53页 |
5.1.1 测算思路 | 第50-51页 |
5.1.2 融合度测评的运算与结果 | 第51-53页 |
5.2 产业融合对辽宁省产业绩效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5.2.1 数据来源及相关变量说明 | 第53-54页 |
5.2.2 模型计算 | 第54-55页 |
6 推动辽宁省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55-60页 |
6.1 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为产业融合提供保障 | 第55页 |
6.2 加大宣传力度,为产业融合提供动力 | 第55-56页 |
6.2.1 工业企业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潜在市场 | 第55页 |
6.2.2 多方式宣传,开展新媒体营销 | 第55-56页 |
6.3 改善硬件提升软件,深化产业融合维度 | 第56页 |
6.3.1 丰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吸引力 | 第56页 |
6.3.2 重视人才培养,促进永续发展 | 第56页 |
6.4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找准“融合点” | 第56-57页 |
6.4.1 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 第56-57页 |
6.4.2 与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增加旅游体验 | 第57页 |
6.5 加强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融合进程 | 第57-58页 |
6.5.1 找准区域定位,推进协同发展 | 第57-58页 |
6.5.2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全域旅游 | 第58页 |
6.6 创新融合模式,探索工业旅游新路径 | 第58-60页 |
6.6.1 购物主导型模式 | 第58页 |
6.6.2 博物馆主导型模式 | 第58-59页 |
6.6.3 观摩体验型模式 | 第59页 |
6.6.4 创意产业基地模式 | 第59页 |
6.6.5 主题公园型模式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