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组成及危害 | 第12-14页 |
1.3 柴油车尾气排放法规及控制技术 | 第14-17页 |
1.4 碳烟燃烧催化剂 | 第17-21页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8页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8-20页 |
1.4.3 碱金属催化剂 | 第20-21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用气 | 第23-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24-27页 |
2.4 催化剂性能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M-ZSM-(M=Na/K/Cs)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 第29-49页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 催化剂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2.1 XRD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1-32页 |
3.2.2 SEM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2-34页 |
3.2.3 N_2吸脱附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4-36页 |
3.2.4 ICP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6页 |
3.2.5 FT-IR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6-37页 |
3.2.6 Raman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7页 |
3.2.7 XAFS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7-38页 |
3.2.8 NH_3脱附in situ IR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8-39页 |
3.2.9 NH_3-TPD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9-40页 |
3.3 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3.3.1 O_2-TPO活性测试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0-42页 |
3.3.2 等温反应活性测试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2-44页 |
3.4 催化碳烟氧化的机理研究 | 第44-48页 |
3.4.1 不同Si/Al样品的活性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4-46页 |
3.4.2 同位素示踪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棒状KTi_8O_(16)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 第49-59页 |
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50页 |
4.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4.2.1 XRD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0-51页 |
4.2.2 TEM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1-52页 |
4.2.3 FT-IR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2-53页 |
4.2.4 XAFS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3-55页 |
4.3 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颗粒状K_xTi_8O_(16)系列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 第59-75页 |
5.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9-60页 |
5.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5.2.1 XRD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0-61页 |
5.2.2 TEM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1-62页 |
5.2.3 ICP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2-63页 |
5.2.4 XPS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3-66页 |
5.2.5 FT-IR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6-67页 |
5.2.6 XAFS表征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7-69页 |
5.3 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5.3.1 O_2-TPO活性测试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9-71页 |
5.3.2 CO氧化活性测试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71-72页 |
5.3.3 等温反应活性测试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