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国内外名称规范档的建设 | 第18-20页 |
1.2.2 名称规范档内部的资源整合实践 | 第20-23页 |
1.2.3 名称规范档与网络资源的整合 | 第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维基百科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 第26-32页 |
2.1 CNAJDSS平台的建设情况 | 第26-27页 |
2.2 CNAJDSS平台的使用情况 | 第27-29页 |
2.2.1 CNAJDSS平台的检索情况 | 第27-28页 |
2.2.2 CNAJDSS平台数据总量与在线下载统计 | 第28-29页 |
2.3 维基百科在名称控制中的优势 | 第29页 |
2.3.1 开放性 | 第29页 |
2.3.2 信息的自组织管理与修改 | 第29页 |
2.4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维基百科整合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2.4.1 不同人物的同名冲突 | 第30页 |
2.4.2 同一人名的不同标识 | 第30-31页 |
2.4.3 名称标识的变动 | 第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维基百科的信息整合 | 第32-38页 |
3.1 实现两者信息整合的方式选择 | 第32页 |
3.2 实现两者信息整合模型 | 第32-33页 |
3.3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维基百科的信息整合实现 | 第33-35页 |
3.3.1 面向Media Wiki API的平台搭建 | 第33-34页 |
3.3.2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维基百科的动态链接 | 第34-35页 |
3.3.3 动态生成个人简介 | 第35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3.4.1 提取目标URL | 第35-36页 |
3.4.2 提取人物简介 | 第36页 |
3.4.3 提取结果添加到名称规范档中 | 第36-37页 |
3.5 实验结果效率分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Wikidata语义整合模型 | 第38-44页 |
4.1 语义整合 | 第38页 |
4.2 Wikidata的特点及其语义模型 | 第38-41页 |
4.2.1 Wikidata的特点 | 第38-40页 |
4.2.2 Wikidata的数据模型 | 第40-41页 |
4.3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Wikidata的语义整合策略 | 第41-44页 |
4.3.1 中文名称规范档的数据现状 | 第42页 |
4.3.2 中文名称规范档语义聚合——类Wikidata方式 | 第42-43页 |
4.3.3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Wikidata的语义聚合模型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Wikidata语义整合实现 | 第44-54页 |
5.1 语义整合 | 第44页 |
5.1.1 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整合方法 | 第44页 |
5.1.2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Wikidata语义整合步骤 | 第44页 |
5.2 中文名称规范档的语义化 | 第44-49页 |
5.2.1 MARC数据转换为EXCEL数据 | 第45-46页 |
5.2.2 EXCEl数据到RDF数据转换 | 第46-49页 |
5.3 中文名称规范档与Wikidata的关联 | 第49-53页 |
5.3.1 实现关联的关键——本体匹配 | 第49页 |
5.3.2 PARIS算法 | 第49-51页 |
5.3.3 PARIS算法的实现 | 第51-52页 |
5.3.4 实现语义整合结果可视化 | 第52-53页 |
5.4 基于PARIS实体对齐结果评价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4-5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4页 |
6.2 信息资源整合引发的网络服务的变革 | 第54-55页 |
6.3 本文的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