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品种论文

牦牛角候选蛋白表达及生长发育基因关联分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英文缩略表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牦牛简介第10-11页
        1.1.1 牦牛第10页
        1.1.2 无角牦牛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牦牛生长发育相关因子及基因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生长激素第11页
        1.2.2 生长激素受体第11-12页
        1.2.3 类胰岛因素生长因子第12页
        1.2.4 牦牛生长发育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及相互关系第12-14页
    1.3 牦牛角发育相关蛋白研究第14-15页
    1.4 本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22页
    2.1 试验材料第16页
        2.1.1 试验牛群第16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6页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16页
    2.2 试验方法第16-20页
        2.2.1 样品采集第16页
        2.2.2 免疫组化第16-17页
        2.2.3 体尺数据收集第17页
        2.2.4 血清分离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17页
        2.2.5 基因组提取第17页
        2.2.6 DNA混合池构建第17-18页
        2.2.7 PCR扩增引物设计与扩增第18-19页
        2.2.8 PCR产物纯化第19页
        2.2.9 TA克隆第19页
        2.2.10 产物测序第19-20页
        2.2.11 Elisa检测血液生长相关激素第20页
    2.3 数据统计第20-22页
        2.3.1 免疫组化图像处理第20页
        2.3.2 体尺、血液生理生化和生长激素指标第20页
        2.3.3 基因型与角性状、血液生长激素、生长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关联分析第20-22页
第三章 试验结果第22-35页
    3.1 角发育候选蛋白在牦牛3月龄胎牛角部组织表达定位的研究第22-24页
        3.1.1 FOXL2蛋白在3月龄胎牦牛角部组织表达定位研究第22页
        3.1.2 CDH1蛋白在3月龄胎牛角部组织表达的定位研究第22-23页
        3.1.3 OLIGI蛋白在3月龄牦牛胎牛角部组织表达定位的研究第23-24页
    3.2 无角、有角牦牛体尺、血液生长相关激素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第24-26页
        3.2.1 无角牦牛群体和有角牦牛群体血液生长相关激素的比较第24页
        3.2.2 无角牦牛群体与有角牦牛群体血液生理指标的比较第24-25页
        3.2.3 无角牦牛群体与有角牦牛群体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第25-26页
    3.3 候选基因遗传多样性与体尺性状、生长相关激素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26-30页
        3.3.1 基因组DNA提取和扩增结果第26-27页
        3.3.2 候选基因遗传多样性检测第27-29页
        3.3.3 复相关分析第29页
        3.3.4 突变位点不同牛种比对分析第29-30页
    3.4 偏最小二乘建模分析第30-35页
        3.4.1 Hard-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第30页
        3.4.2 偏最小二乘建模第30-31页
        3.4.3 模型拟合效果分析第31-32页
        3.4.4 使用predplot()函数画出最终模型的预测效果图第32-33页
        3.4.5 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第33-35页
第四章 讨论第35-39页
    4.1 牦牛胎牛角部皮肤发育第35页
    4.2 有角、无角牦牛血液生长相关激素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第35-37页
        4.2.1 无角牦牛群体与有角牦牛群体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差异第35-36页
        4.2.2 无角牦牛群体与有角牦牛群体肝代谢差别差异第36页
        4.2.3 肾过滤代谢功能差异第36-37页
        4.2.4 骨质形成差异第37页
    4.3 GHR基因Indel突变讨论第37页
    4.4 偏最小二乘分析讨论第37-3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附录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粮苏氨酸水平对0~21d北京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以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下一篇:西门塔尔肉牛全基因组关联中的经验贝叶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