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我国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1.2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的研究对象第16-19页
        1.2.1 理论逻辑思辩第17-18页
        1.2.2 管理体系构建第18-19页
    1.3 国内外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现状述评第19-33页
        1.3.1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成果第19-23页
        1.3.2 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现状第23-33页
    1.4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33-38页
        1.4.1 研究意义第33-35页
        1.4.2 研究方法第35-38页
第2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界说第38-67页
    2.1 高校资助理念的历史溯源第38-48页
        2.1.1 西方高校资助理念的历史演进第38-43页
        2.1.2 中国高校资助理念的历史演进第43-46页
        2.1.3 高校资助理念的历史演进特征第46-48页
    2.2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的内涵与外延第48-54页
        2.2.1 公平与效率是发展性资助理念的价值追求第48-50页
        2.2.2 资助对象的发展与资助体系的发展是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目标指向第50-52页
        2.2.3 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发展性资助理念的解决方案第52-54页
    2.3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理论判据第54-65页
        2.3.1 政治学判据:科学发展观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具体体现第54-56页
        2.3.2 教育经济学判据: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有机统一的逻辑延伸第56-59页
        2.3.3 新制度经济学判据:规则公平与制度效率实现均衡的必然要求第59-65页
    2.4 基于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的管理体系建构思路第65-67页
第3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目标、组织与机制第67-82页
    3.1 贫困生资助管理的内涵与价值第67-70页
        3.1.1 贫困生资助管理的内涵第68页
        3.1.2 贫困生资助管理的价值第68-70页
    3.2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现行政策第70-77页
        3.2.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第70-71页
        3.2.2 国家助学金第71页
        3.2.3 国家励志奖学金第71-72页
        3.2.4 国家奖学金第72-73页
        3.2.5 师范生免费教育第73页
        3.2.6 国家助学贷款第73-75页
        3.2.7 勤工助学第75页
        3.2.8 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第75-77页
    3.3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的目标、组织与运行机制第77-82页
        3.3.1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的目标第77-78页
        3.3.2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的组织结构第78-80页
        3.3.3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的运行机制第80-82页
第4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贫困生认定第82-94页
    4.1 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指标、方法和程序第82-85页
        4.1.1 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指标第82-83页
        4.1.2 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方法第83-84页
        4.1.3 贫困生认定的基本程序第84-85页
    4.2 基于AHP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创新第85-94页
        4.2.1 现有贫困生认定方法评析第85-86页
        4.2.2 基于AHP的贫困生认定方法设计第86-90页
        4.2.3 基于AHP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应用第90-94页
第5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模式与决策第94-117页
    5.1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第94-97页
        5.1.1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定义第94-95页
        5.1.2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建构第95-97页
    5.2 发展性资助管理决策内容及意义第97-102页
        5.2.1 决策科学概述第98-101页
        5.2.2 发展性资助管理决策的内容第101页
        5.2.3 发展性资助管理决策的意义第101-102页
    5.3 发展性资助管理决策方法第102-117页
        5.3.1 单个资助对象的资助包决策第102-115页
        5.3.2 资助方式资金分配决策第115-117页
第6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考核与评估第117-129页
    6.1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绩效第117-119页
        6.1.1 绩效及绩效考核概述第117-118页
        6.1.2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绩效考核第118页
        6.1.3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绩效考核的意义第118-119页
    6.2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第119-122页
        6.2.1 资助管理部门的绩效内容与标准第119页
        6.2.2 资助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119-121页
        6.2.3 资助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第121-122页
    6.3 基于发展性资助理念的资助公平与效率评估第122-129页
        6.3.1 资助管理公平与效率评估概述第122-123页
        6.3.2 基于基尼系数的资助公平性评估第123-127页
        6.3.3 基于恩格尔系数的资助公平与效率均衡性检验第127-129页
第7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风险防范第129-151页
    7.1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第129-133页
        7.1.1 风险的概念第129-131页
        7.1.2 风险管理的内涵第131-133页
    7.2 风险管理理论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的应用第133-144页
        7.2.1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界定第133-135页
        7.2.2 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中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第135-137页
        7.2.3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第137-144页
    7.3 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中的对策第144-151页
        7.3.1 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第145-146页
        7.3.2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能力培养,强化与银行的催贷合作第146-151页
第8章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管理:典型调查与实证分析第151-177页
    8.1 典型高校资助工作概况和开展典型调查与实证分析的目的及原则第151-152页
        8.1.1 典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概况第151页
        8.1.2 开展典型调查和实证分析的目的第151-152页
        8.1.3 典型调查的设计原则第152页
    8.2 典型调查的主要数据分布第152-157页
        8.2.1 受调查者基本信息第152-154页
        8.2.2 受调查者2006年度的消费状况和经济来源状况第154-155页
        8.2.3 受调查者2006年度在校受奖励与资助状况第155-156页
        8.2.4 受调查者2006年度的素质发展状况第156-157页
    8.3 对典型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第157-177页
        8.3.1 对有关变量的定义与说明第157-158页
        8.3.2 贫困生资助意愿分析第158-165页
        8.3.3 贫困生消费分析第165-169页
        8.3.4 资助的水平与结构分析第169-172页
        8.3.5 资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分析第172-177页
结论第177-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8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要科研工作第189-191页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调查问卷第191-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香止泻片对湿热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几种钙钛矿族铁电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