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FACS的电力生产人因事故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电力行业的人因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2 人因失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电力行业人因失误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Reason模型 | 第23-24页 |
2.2 HFACS模型 | 第24-31页 |
2.2.1 HFACS模型概述 | 第24-25页 |
2.2.2 HFACS的框架 | 第25-27页 |
2.2.2.1 不安全行为 | 第26页 |
2.2.2.2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 | 第26页 |
2.2.2.3 不安全的监管 | 第26-27页 |
2.2.2.4 组织影响 | 第27页 |
2.2.3 HFACS模型的应用 | 第27-31页 |
第3章 电力生产事故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 | 第31-61页 |
3.1 电力生产事故类型 | 第31-33页 |
3.1.1 电力生产(含基建)人身伤亡事故 | 第31页 |
3.1.2 电力设备事故 | 第31-32页 |
3.1.3 电网事故 | 第32-33页 |
3.2 电力生产事故人因失误分析与分类系统 | 第33-37页 |
3.3 事故统计分析 | 第37-44页 |
3.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44-50页 |
3.4.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步骤 | 第44-45页 |
3.4.2 电力生产事故各原因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45-46页 |
3.4.3 事故起数与原因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6-47页 |
3.4.4 各层次原因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7-50页 |
3.5 卡方检验与让步比分析 | 第50-61页 |
3.5.1 卡方检验 | 第50-52页 |
3.5.2 让步比分析 | 第52页 |
3.5.3 分析结果 | 第52-61页 |
第4章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83页 |
4.1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61-64页 |
4.1.1 需求分析 | 第61-62页 |
4.1.1.1 系统用户分析 | 第61页 |
4.1.1.2 系统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 第61-62页 |
4.1.2 系统总体规划 | 第62-63页 |
4.1.2.1 运行环境 | 第62页 |
4.1.2.2 系统功能结构 | 第62-63页 |
4.1.3 系统业务流程 | 第63-64页 |
4.2 电力生产事故数据库设计 | 第64-69页 |
4.2.1 电力生产事故数据库信息 | 第64-65页 |
4.2.2 事故编码 | 第65-68页 |
4.2.3 数据表属性 | 第68-69页 |
4.3 电力生产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69-81页 |
4.3.1 系统代码模块 | 第69-75页 |
4.3.2 程序客户界面介绍 | 第75-81页 |
4.4 系统不足 | 第81-8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总结 | 第83页 |
5.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附录 1:电力生产事故HFACS模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