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FDI对我国内资汽车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0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框架第9-10页
    1.3 文章的创新点第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2.1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理论综述第10-12页
        2.1.1 FDI技术溢出的基础理论第11页
        2.1.2 FDI技术溢出的渠道分析第11页
        2.1.3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第11-12页
    2.2 中国汽车产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综述第12-14页
3 FDI与中国汽车产业第14-22页
    3.1 中国汽车产业及引进FDI发展历程第14-18页
        3.1.1 缓慢发展时期第14-15页
        3.1.2 全面发展时期第15-16页
        3.1.3 产量“井喷”的发展时期第16-18页
    3.2 中国汽车产业吸引FDI特点第18-21页
        3.2.1 东部沿海地区为外资在华投资集中区域第18-19页
        3.2.2 中外合资汽车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第19-20页
        3.2.3 FDI由合资向独资的进入方式的转变第20页
        3.2.4 中外双方企业资源优势不断变化第20-21页
    3.3 中国汽车产业吸引FDI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3.3.1 研发本土化第21页
        3.3.2 合作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21-22页
        3.3.3 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第22页
4 FDI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第22-29页
    4.1 FDI在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溢出渠道第22-25页
        4.1.1 示范与模仿效应第23页
        4.1.2 竞争效应第23-24页
        4.1.3 人员流动效应第24-25页
        4.1.4 产业关联效应第25页
    4.2 FDI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第25-28页
        4.2.1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第25-26页
        4.2.2 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第26页
        4.2.3 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第26-28页
    4.3 FDI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29页
        4.3.1 FDI进入东道国的规模第28页
        4.3.2 中外汽车企业资源优势的不断变化第28-29页
        4.3.3 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第29页
5 实证分析第29-38页
    5.1 模型的选择及变量的选取第29-30页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0-31页
    5.3 实证检验第31-38页
        5.3.1 平稳性检验第31-34页
        5.3.2 Johansen协整检验第34-35页
        5.3.3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35页
        5.3.4 脉冲响应函数第35-37页
        5.3.5 方差分解第37-38页
    5.4 实证结果分析第38页
6 人员流动效应的进一步分析第38-42页
    6.1 汽车产业人才的重要性第38-40页
        6.1.1 底特律衰落的启示第39页
        6.1.2 汽车强国意大利的启示第39页
        6.1.3 斯图加特“双元制”的启示第39-40页
        6.1.4 丰田专业化人才管理的启示第40页
    6.2 中国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第40-42页
        6.2.1 中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的问题第40-41页
        6.2.2 加强人员流动效应第41-42页
7 总结第42-47页
    7.1 营造中外汽车产业竞争的市场格局第42-43页
    7.2 合理选择外资的规模和布局第43-44页
    7.3 重视开发人力资源第44页
    7.4 改变企业的固有思维模式第44-45页
    7.5 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第45页
    7.6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下一篇:碳排放约束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