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

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2页
   ·相关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齿轮实体模型建立第12页
     ·齿轮的接触分析第12-13页
     ·疲劳寿命分析第13-1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装载机差速器齿轮转矩载荷谱的确定第16-26页
   ·差速器齿轮最大转矩的确定第16-19页
     ·按从发动机通过变矩器传来的最大静转矩计算第17-18页
     ·按附着条件的最大静转矩计算第18-19页
   ·差速器齿轮转矩载荷谱的确定第19-25页
     ·确定装载机载荷分布规律第20-22页
     ·编制差速器齿轮转矩载荷谱第22-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差速器齿轮的精确实体模型建立第26-35页
   ·基于Pro/E 的差速器齿轮参数化建模第26-33页
     ·确定差速器齿轮的参数第27页
     ·创建轮齿的渐开线齿廓第27-30页
     ·创建齿根过渡曲线第30-33页
   ·差速器齿轮的装配第33页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分析第35-62页
   ·有限单元法与ANSYS 软件第35-38页
     ·有限单元法的要点第35-37页
     ·ANSYS 的分析过程第37-38页
   ·非线性接触分析第38-43页
     ·接触界面条件第39-41页
     ·接触界面的定解条件和校核条件第41-43页
   ·差速器齿轮非线性接触有限元计算第43-59页
     ·接触分析的步骤第43-45页
     ·生成有限元模型第45-47页
       ·单元类型的影响第46页
       ·网格质量的影响第46-47页
     ·定义接触对第47-48页
     ·接触参数和求解选项的确定第48-52页
       ·接触实常数设置第48-51页
       ·求解选项设置第51-52页
     ·加载并求解第52-53页
     ·查看结果第53-59页
       ·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第53-58页
       ·仿真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第58-59页
   ·齿轮应力谱的转换第59-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差速器齿轮的疲劳寿命分析第62-74页
   ·基于实际应力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第62-63页
   ·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第63-67页
     ·应力集中的影响第63-64页
     ·尺寸效应的影响第64-65页
     ·表面状态的影响第65-67页
   ·零件S-N 曲线方程的建立第67-68页
   ·Miner 累积损伤理论的修正第68-70页
   ·差速器半轴齿轮的疲劳寿命计算第70-71页
   ·载荷谱对零件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1-73页
     ·程序载荷谱分级的影响第71-73页
     ·正态分布中载荷概率误差的影响第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总结第74-75页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氧化物与CH3Cl反应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保守性miRNAs的预测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