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荧光温度传感技术的研究 | 第11-17页 |
1.2.1 荧光温度传感简介 | 第12-13页 |
1.2.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荧光温度传感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1.3 近红外发光稀土—有机框架材料 | 第17-21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21页 |
1.5 本文的工作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双稀土-有机框架Nd_xYb_(1-x)BTC的近红外荧光性能及其生理温度荧光传感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4页 |
2.2.2 晶体LnBTC(Ln=Nd,Yb,Nd_xYb_(1-x))的合成 | 第24-25页 |
2.3 结果和分析 | 第25-34页 |
2.3.1 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25-27页 |
2.3.2 LnBTC(Ln=Nd,Yb,Nd_xYb_(1-x))的室温发光性能 | 第27-30页 |
2.3.3 Nd_(0.054)Yb_(0.946)BTC的生理温度荧光传感 | 第30-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H_2BDC-F_4配体的稀土-有机框架的制备及其低温和生理温度荧光传感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3.2.2 晶体LnBDC-F_4(Ln=Nd,Yb,Nd_xYb_(1-x))的合成 | 第36页 |
3.2.3 纳米Nd_(0.577)Yb_(0.423)BDC-F_4(Nano-Nd_(0.577)Yb_(0.423)BDC-F_4)的合成 | 第36-37页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37-50页 |
3.3.1 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37-40页 |
3.3.2 LnBDC-F_4(Ln=Nd,Yb,Nd_xYb_(1-x))的室温荧光性能 | 第40-42页 |
3.3.3 Nd_(0.711)Yb_(0.289)BDC-F_4的低温荧光温度传感 | 第42-45页 |
3.3.4 Nd_(0.577)Yb_(0.423)BDC-F_4的生理温度荧光传感 | 第45-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双稀土-有机框架Nd_xYb_(1-x)BTB的制备及其生理温度荧光传感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4页 |
4.2.2 晶体LnBTB(Ln=Nd,Yb,Nd_xYb_(1-x))的合成 | 第54页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54-64页 |
4.3.1 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54-57页 |
4.3.2 LnBTB(Ln=Nd,Yb,Nd_xYb_(1-x))的室温发光性能 | 第57-58页 |
4.3.3 Nd_(0.866)Yb_(0.134)BTB的生理温度荧光传感 | 第58-61页 |
4.3.4 Nd_(0.866)Yb_(0.134)BTB的细胞毒性测试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6页 |
5.3 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