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基于有机性视角的现代建筑中庭空间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s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同类型课题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中庭相关的国内外专著研究第13页
        1.2.2 中庭相关学位论文及期刊文献研究第13-16页
        1.2.3 “有机”相关的专著与论文研究情况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1页
        1.3.1 课题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第17-19页
            1.3.1.1 现代建筑中庭空间第17-18页
            1.3.1.2 “有机”的概念及引申义第18-19页
        1.3.2 课题研究范畴及方法第19-20页
            1.3.2.1 课题研究范畴界定第19页
            1.3.2.2 课题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第19-20页
        1.3.3 课题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现代建筑中庭空间有机性概述第21-41页
    2.1 “有机”思想探源第21-35页
        2.1.1 “有机”的概念源起第21-22页
        2.1.2 “有机建筑”中的“有机”思想第22-32页
            2.1.2.1 “有机建筑”的近现代发展与解读第22-26页
            2.1.2.2 “有机建筑”的当代继承与发展第26-27页
            2.1.2.3 “有机”思想的再思考第27-32页
        2.1.3 “有机空间”第32-35页
            2.1.3.1 西方“有机空间”的发展与解读第32-33页
            2.1.3.2 东方“有机空间”的发展与解读第33-35页
    2.2 现代建筑中庭空间有机性概述第35-40页
        2.2.1 现代建筑中庭空间中的“有机”引申义第35-36页
        2.2.2 东西方现代建筑中庭空间的发展第36-38页
        2.2.3 现代建筑中庭空间有机性的表象概述第38-40页
    2.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现代建筑有机中庭空间的整体结构第41-67页
    3.1 中庭空间与环境的相互融合第41-48页
        3.1.1 中庭空间与自然环境第41-43页
            3.1.1.1 外部形态上的隐喻与象征第41-42页
            3.1.1.2 沟通人工与自然的缓冲容器第42-43页
        3.1.2 中庭空间与城市环境第43-46页
            3.1.2.1 塑造微型城市舞台第43-45页
            3.1.2.2 与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机衔接第45-46页
        3.1.3 中庭空间与人文历史环境第46-48页
            3.1.3.1 “寻根式”东方传统文化的呼应第46-47页
            3.1.3.2 “现代性”西方人文精神的传达第47-48页
    3.2 中庭空间与空间第48-59页
        3.2.1 中庭空间的连续性与时间性第49-52页
            3.2.1.1 “前奏型”外部空间序列第49-50页
            3.2.1.2 空间线系统的相互重叠第50-51页
            3.2.1.3 中庭空间连续性与时间性特点第51-52页
        3.2.2 中庭空间形态上的有机主义表现第52-58页
            3.2.2.1 空间原型的探索与表达第52-55页
            3.2.2.2 机器美学思维下的几何线型空间形态第55-56页
            3.2.2.3 有机主义建筑美学所呈现的非线性中庭空间形态第56-58页
        3.2.3 中庭空间与主体建筑空间存在逻辑关系的转变第58-59页
    3.3 中庭空间与界面第59-64页
        3.3.1 中庭空间界面作用方式简述第60-61页
        3.3.2 文化在界面中的有机化表现第61-63页
            3.3.2.1 界面中文化符号的传递第61-62页
            3.3.2.2 界面中现代与传统的交织第62-63页
        3.3.3 形态在界面中的有机化表现第63-64页
            3.3.3.1 界面中的非线性有机化构成第63-64页
            3.3.3.2 界面中的弱化处理第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4章 现代建筑有机中庭空间的氛围营造第67-80页
    4.1 中庭“光”空间的有机营造第67-73页
        4.1.1 光对空间表现的作用方式简述第67-68页
        4.1.2 中庭“光”空间的几种类型第68-71页
            4.1.2.1 完全采光的透明开敞型中庭空间第68-69页
            4.1.2.2 采用遮阳处理的静谧典雅型中庭空间第69-70页
            4.1.2.3 补光处理的神秘智慧型中庭空间第70-71页
        4.1.3 丰富的光影效果第71-73页
    4.2 材料在中庭空间内的有机运用第73-79页
        4.2.1 表现材料的受光特性第74-77页
            4.2.1.1 透光界面第74页
            4.2.1.2 半透光界面第74-76页
            4.2.1.3 不透光界面第76-77页
        4.2.2 表达材料的原真性本质第77-78页
        4.2.3 展现材料的质感第78-79页
    4.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迈向未来的现代建筑有机中庭空间第80-88页
    5.1 现代建筑有机中庭空间与地域性第80-82页
        5.1.1 场所精神的回归第80-81页
        5.1.2 现代意义的融入第81-82页
    5.2 现代建筑有机中庭空间与生态观念第82-85页
        5.2.1 生态观念下的新天地第82-84页
        5.2.2 传统建筑空间中生态观念的回归第84-85页
    5.3 现代建筑有机中庭空间与信息时代第85-87页
        5.3.1 空间观念的革新第85页
        5.3.2 空间的无定型化第85-86页
        5.3.3 审美观念的转变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结语第88-89页
图片来源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作者简历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杭州城市人为热定量估算研究
下一篇:建筑的语言学特征辨析—语境下的语义